魏建仓很幸运,他选择做海洋事业,只用十分钟就拿到了一份500万的投资,而他的第一单客户,如今已经变成他在福建分公司的合伙人。
创业本身很难,而在水下进行机器人的测试,所遇到的困难更多。由于水下无法进行GPS定位、无线电不能有效通讯,7000米以下的压力测试环境需要用技术条件克服,实验过程中的成本极其昂贵,每次下海,一天的费用就要数十万。
魏建仓记得,团队在2013年5月,北京金海湖第一次进行野外实验,还不到半个小时,试验的水下机器人就在水深2.4米处被渔网缠住,人员去捞,危险十分大,而如果不去抢救机器人,全部家产都会搭进去,最后,一位熟识水性的合伙人,冒死把机器人捞了回来。
努力也有回报,经过2年多的摸索,魏建仓团队设计出一款最大航速能超过4节,可由一人携带操作,能进入狭窄通道的水下机器人,并在十三陵水库做了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在十三陵水库60多米深的地方,有一个闸门十几年总关不上,是库区工作人员的心头大患,我们的机器人下去,顺利关上了闸门,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了水下机器人,团队研发的还有水下滑翔机,它是一款靠浮力驱动技术,来完成长航程的低能耗设备。“畅想一下,其实MH370事件,让大家认识了金枪鱼,它跟水下机器人有什么关系,我们有四颗卫星就可以完成定位,随着水声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滑翔机技术的成熟,只要在这个海域同时存在四台以上的滑翔机,就能准确地对未知的移动物体完成定位,如果说马航坠落在将来的时间段,不出一个小时,我们就知道它的位置信息,这样救援将成为可能,这也是未来的一种幻想,这是可预期的幻想。” 魏建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