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沃森肿瘤智能联合会诊中心内,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生沃森(Wat-son)首次在沪义诊。有51位病人希望得到Watson诊断,最后24位肿瘤病人成为了幸运儿,通过筛选首次面对Watson。让他们惊讶的是,和平时看病不同,除了拿到一份治疗方案报告以外,还得到一张光盘,内含几十页的国外治疗临床数据计划与参考文献。
DrWatson将常驻第十人民医院,目前还在接受考验。目前可诊断乳腺癌、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预计2017年底之前会扩展到10-12个癌种。预计明年2月的世界抗癌日、4月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等都将再次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纠结术后化疗与否
给出70余页治疗计划
昨天一早八点,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沃森肿瘤智能联合会诊中心就热闹非凡,多位病人赶来,想一探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生沃森(Wat-son)究竟有多大本领。
“我是替老伴来代诊的。”老伯的老伴陈阿婆是乳腺癌患者,四个月前接受了手术,从8月开始内分泌治疗,但是陈阿婆吃了药之后头疼,手臂发麻肿胀无力。更让老伯和陈阿婆纠结的是,跑了几家医院给出的手术以及继续治疗方案都不同,“有的医生叫她化疗,有的又说不用,我们也糊涂了。”
老伯明显是有备而来,带着厚厚一沓诊断报告。接待他的是两名医生与桌上的一台电脑。沃森作为医疗认知计算系统,并非想象中的机器人实物,医生可通过账号与密码登录系统,实际操作界面与普通网页无异。
医生根据老伯带来的病史材料,在Watson中输入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癌症分期、局部复发、化疗方案、病理分期、癌症转移等多项具体情况后,又与老伯核对了几次治疗起始日期,整个过程花费约10余分钟。
屏幕右上角跳出“询问沃森”(Ask Watson)的选择框,几秒后,一份包含诊疗方案、用药建议等的治疗计划诞生:沃森建议陈阿婆进行化疗,再进行长达5至10年的内分泌治疗与放射治疗。据悉,和3个月前初来乍到的沃森医生相比,升级后的沃森增加了医生反馈系统,也对文献指南数据库进行了更新。
最后,沃森给出长达70余页的治疗计划与参考文献刻录在光碟中交给老伯,陈阿婆若再去其他医院就诊,可将该计划供医生参考。
“我比较赞同沃森对陈阿婆给出的建议,包括是否需要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的时长,对患者有较好的提示作用。”肿瘤科主任许青根据沃森给出的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和老伯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给出了最终的治疗方案。老伯一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给了很多和陈阿婆同样情况病例的数据分析,再加上肿瘤医生们根据人工智能大数据给出的路径进行了再判断,终于有了选择的方向。”
肿瘤病人都能找沃森
目前只涉及9个癌种
昨天前来参加义诊的患者有51人,但仅有一半“幸运儿”经筛选后参加了沃森诊疗,“因为它并非对所有患者都适用,不必单纯为了新奇来‘轧闹猛’。”
被筛选掉的病人中有的治疗方案已经很明确,无需沃森医生出马,有的体检中刚刚发现有癌症的可能还没有明确诊断,有的还缺少完整的检查报告。
许青说:“要让沃森医生给出精确的治疗方案,前提是病人已经明确诊断病情,同时要有检查报告,病理结果等多个数据。”昨天初筛环节发现,不少病人缺少一些检查报告,如果资料不全的话,沃森医生会反复提示“请输入相关检查报告”。
在许青看来,这也不失为一种倒逼督促医生完善检查诊断流程的手段,“它就像GPS导航,现阶段的沃森可能只是辅助手段,但可以使得年轻医生快速成长、资深医生效率更高、疲惫医生避免差错。”
那么,哪些患者可真正从沃森这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许青介绍,首先,沃森目前的诊断治疗范围涉及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与膀胱癌9个癌种;其次,刚确诊癌症并进入最初治疗方案阶段的患者与治疗到某一进程但疗效欠佳的患者最适合得到沃森的建议。
特别不推荐1A期患者通过沃森问诊,“比如1A期肺癌,也就是大众熟悉的肺部小结节,可通过微创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无需后期放化疗,对于这一阶段的患者,人工智能的沃森与人类医生的知识认知结构是高度一致的。”
沃森医生能否取代医生
仅在看病一环起作用
由于沃森超强的判断诊断能力,有人惊呼,医生未来要失业了。
在昨天一上午的义诊中,沃森医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完全取代肿瘤专家,它仅仅是在看病的一个环节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沃森医生上岗前,所有慕名而来的义诊病人首先面对的是医院医生,医生需要详细了解病情和所有数据。
Watson医生快速给出治疗方案后,依然需要医生帮忙。特别是在面对比较复杂的病情时,沃森医生会给出几种方案,包括推荐方案、考虑方案,Watson会在提出的每一种建议后面,注明出处和依据,并按照可信度的大小顺序排列,供治疗医生参考。医生再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病人选定确切的某一种治疗方案,这时沃森医生还会发挥作用,给出采用此方案的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信息,帮助医生总体评估该方案的疗效与风险。
治疗方案出炉后,肿瘤科专家还要和病人面对面15分钟-30分钟时间沟通。“沃森医生目前只能做医生的助理。”许青说,因为肿瘤方案比较专业、复杂,肿瘤科病人需要很长时间和医生沟通了解病情,解释这个方案的优劣。
已经正式上班了
尚接受考验,未来收费
Watson实际是一个强大的认知计算系统,由IBM公司开发,学习的是全球癌症治疗顶级的文献和经验,这点对于医生的知识库补充和经验积累来说至关重要。医生插上认知智能的“翅膀”,成为能为患者提供更好治疗的“超级医生”。
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Wat-son都做了些什么?在患者看不见的网络时空里,Watson跑了趟美国,在庞大的数据库里,翻了超过300种医学专业期刊,超过250本肿瘤专著,和超过1500万的论文研究数据。
沃森医生已经在包括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全球14个国家的顶级肿瘤治疗中心上班,并已经有一部分先接触到这个先进技术的癌症患者获得成功救治。在美国,Watson 的治疗方案和顶级专家给出的治疗方案符合度达到90%以上。
许青透露,Dr.Watson已经在十院上岗三个月,为百余例肿瘤患者提供了诊疗方案,准确率超过90%。专家还在对它进行各种考验,主要用于教学科研中,能帮助年轻医生迅速成长。当然,人工智能医生目前还有些水土不服,大脑里的方案主要是基于大数据,和中国人的体质有些差异,很多用药在中国没有出现,完全本土化还有个过程。
目前,沃森提供免费的辅助诊断服务,但未来收费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