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机器人发那科机器人工业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上海机器ABB机器人展会自动化广州

移动AI:安卓的死局,芯片的破晓

日期:2017-10-26 来源:百家号 作者:dc136 评论:0
  毫无疑问,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苹果用iPhone X搭载的Face ID等技术,展示了苹果在人工智能上的大规模部署。一方面科技舆论看苹果,苹果的动作必定引发行业趋势;另一方面基于A11芯片的机器学习能力,让业内开始思考人工智能给IOS后续生态带来的改变。二者相加,人工智能在手机圈的话语权水涨船高。
  加上月初华为发布的麒麟970移动AI芯片,似乎手机AI化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但在进一步观察手机和AI合体变身之前,我们不妨思考另一个问题:iPhone X全情投入的手机AI时代,安卓机能够模仿甚至超越吗?亦或AI带来的硬件机遇可以让手机厂商,尤其是国产品牌一定程度上摆脱安卓的束缚?
  剥开各家AI的外衣,或许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内在联系。
移动AI:安卓的死局,芯片的破晓
  苹果A11芯片砸开的手机AI时代
  首先我们要搞懂的,是苹果打开的,究竟是一瓶什么味道的AI?
  跟谷歌的TPU芯片一样,苹果A11芯片也是采用ASIC技术,通过专用集成电路来搭载一个针对机器学习任务的独立运算单元。这个模块在A11芯片中被称为 “神经网络引擎neural engine”,是iPhone X开启众多人工智能能力的基础。
  神经网络引擎,可以让iPhone X在处理AR、人脸识别、动态捕捉、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任务时获得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效率。这些功能大部分在常规CPU+GPU方案中也能运行,但会大大降低手机的运行体验,这显然不是苹果的风格。
  与AI芯片对应的,是iPhone X搭载了很多相应释放AI能力的硬件。比如实现人脸识别解锁的结构光传感器组件,以及被加强过的陀螺仪。
  相比发布会上演示的功能,更加引起业内人士注意的是运算能力+适应环境+相关硬件,让苹果组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本地AI执行体系。
  这显然可以让无数IOS开发者兴奋良久,这套完整的技术逻辑天然适合发挥创意。尤其是通过传感系统结构性捕捉的应用,是此前无法在智能手机上完成的,并且想象空间非常巨大。
  所以说,苹果砸开的手机AI时代并不在于Face ID,而在于环境完整度下衍生的AI开发可能。而分析苹果的设备方案,我们显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基于特有的芯片处理能力,尤其是专属机器学习组件,搭配传感器等配套硬件,让苹果的AI能力难以被安卓模仿。
  安卓体系的屏障与衰退
  苹果这种高强度链接硬件和软件获得的闭环AI体验,显然无法对等到碎片化的安卓环境中。
  当然我们知道,安卓8.0加入了大量人工智能能力。但根据已有信息,加入的这部分人工智能能力基本上来自系统算法对硬件的判断。比如人工智能节电、人工智能+定位系统等等。类似IOS11中强调的AR开发环境ARKit、图像识别与处理能力这样需要跟运算能力高度配合的功能,恐怕在安卓中很难见到。
  人工智能在手机功能上的体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做“优化”,比如实现更长的待机、更快的运行速度;而另一种叫做实现,比如人工智能实现实时视频美化、实现精准AR等等。而在谷歌面对着千奇百怪硬件环境和处理器特征的情况下,后者所需的环境自然无法达成。
  归根结底,出于开放性和可选择特质,让安卓必须去适配低端和奇特的硬件环境,同时也把高硬件环境需求的应用踢出了安卓序列。很多iOS环境中效果很好的应用无法移植到安卓当中,就是撞上了这个逻辑下的安卓屏障。
  在目前看来,面对手机AI时代,安卓依旧无法像苹果一样去用硬件和算力去拥抱它。
  不能忽视的是,工程师基因严重的谷歌似乎也没有全力追赶苹果AI布局的计划。反正安卓也不赚用户的钱,何必去试探不可能的任务呢?另外对于谷歌来说,to B业务的安卓需要的矩阵稳定化。某一家手机的体验太过膨胀其实对安卓生态是巨大的挑战,所以谷歌往往会通过安卓内部协议来控制终端产品的硬件能力释放。
  安卓的“天然”屏障加上谷歌自己的战略目的,让安卓开发长时间处在“开发者的上限,就是安卓的下限”这种尴尬的境地。对于搭载安卓的手机品牌来说,苹果高速跳上AI这条赛道,而安卓原地不动或者另行其是,结果就是应用生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甚至形成IOS机与安卓机之间的新鸿沟。
  毕竟基于AI芯片和传感器系统的玩法在碎片化的安卓生态里无从模仿。所以似乎可以很肯定的说,限于积重难返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基因,在人工智能这场竞赛上,安卓只会被苹果越甩越远,甚至毫无拉近距离的可能。
  爱恨皆AI,国产手机的过河之旅
  有意思的是,安卓与苹果间的AI裂缝,却不一定在国产手机环境里生效。
  如今使用原生安卓机的中国用户应该已经不多了。对比一下今天的安卓和MIUI、EMUI等系统,会发现体验和感官上已经很难找到其中的联系。甚至于每次国产手机发布,总会看到一些专门应对安卓文件沉积或者体验不佳的技术。
  应该已经没有人怀疑,国产手机一定程度上绕过了安卓本身的体验制约。而在手机AI时代,这场绕路之旅很可能来的更猛烈一些。
  这里有两层原因,首先是国产手机在AI硬件和算法上正在迎头追赶。最知名的当然是比苹果AII早10天发布,成为世界第一款移动AI芯片的华为麒麟970。根据两场发布会的数据对比,麒麟970在图像处理上的算力依然是优于A11的,并且专门应对机器学习任务的NPU在应用实现领域也引人遐想。再如小米等品牌也在积极部署定制化的芯片,在AI硬件环境上,国产品牌似乎已经没有一定被苹果甩远的道理。
  另外一点,国产手机是不搭载谷歌GMS服务的。这一点一度引起了广泛争议,但在今天看来,国内应用研发的能力基本消平了去GMS带来的影响。而从目前AI应用的实现上看,GMS很可能会限制调用针对AI任务的处理能力。而国产手机似乎避免了这个尴尬。
  在硬件能力追赶和安卓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帮忙下,国产手机在AI这条赛道上很可能获得不同以往的机会:比如让中国安卓用户最早触碰图像和感知类AI体验,或者在AI综合体验上完成独特的创造。
  当然,这些设想都有待对AI化之后的国产手机,在硬件架构与执行能力、算法集成能力上进行进一步检验。但麒麟970搭载NPU现身,显然象征着AI端计算在中国已经开始浮现,移动AI处理能力不再是欧美巨头的专利。
  国产品牌对AI是爱是恨,决定权很可能在开发者手中。
  拼杀池在开发者生态
  研读AI,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现状:AI是一个后端基础性的能力迭代,而大部分算法和性能上的AI,消费者是感知不到的。
  比如iPhone X中,用户感受到的是人脸识别和AR等等,感受不到那个叫做“神经网络引擎”的东西。所以真正触及用户的,除了手机自带的那几个常规功能外,最重要的是大量APP的AI化。
  这就有赖于对开发者生态的重视和营造。IOS的成功,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开发生态的重要性,而手机AI在本质上是给开发者以更多开放条件。食材多了,调料全了,怎么料理还是要看主厨的。
  举个例子,或许iPhone的人脸识别解锁还是无法打动用户,那么人脸支付呢?人脸变妆呢?基于人脸识别的MR呢?或者你身边的苹果用户都开始玩某款基于人脸识别的游戏呢?这些安卓无法触达而IOS可以的应用群,才是对用户最大的诱惑。
  假如国产手机希望赢下这一局,就需要在开发基础、环境友好度、社群生态、项目激励上同时发力,最大限度促进移动应用开发者AI化,以及机器学习项目进行移动终端部署。
  再退一步,至少要让很可能大量出现在IOS生态中的AI应用,以比较快的速度迁移到自身产品里。这就需要提供给IOS开发者良性的迁移工具,以及足够有诱惑力的补贴方案。
  谁能举起“安卓+人工智能”的大旗?
  手机AI是一个有严苛界限的命题,必须在终端有针对性的机器学习处理单元,并且运算能力足够支撑才能开启,否则AI任务根本无法在移动终端运行。
  苹果的探索或许已经证明了,必须有硬件入场券才能谈相对高阶的移动AI。那么,在安卓软件环境基本丧失追赶能力的情况下,手机厂商能否通过自身硬件储备和技术解决方案加入手机AI的战局呢?
  综合来看,代表安卓争AI话语权,一方面需要足够的技术能力和硬件体系支撑,一方面需要足够的资金与意愿来开启生态,生产消费者体验。
  目前来看,已经布局芯片,正在全力攻坚全面屏的小米似乎还没有提出明确的AI计划。但硬件格局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只是自有技术相对初级,处理器等单元还是依赖高通。距离构建AI优势可能还有一定距离。
  而三星当然在硬件技术上更成熟,也陆续发布了AI相关计划。但三星的硬件本位战略导致其一直在软件和应用生态上布局相对薄弱。Note8似乎也忽略了AI能力的加入。相对谨慎的三星,一直刻意避免与苹果产生生态层面的对抗。看到三星和AI的共舞,也许还要比较长的时间。
  这样看来,抢先发布搭载AI处理单元的麒麟970芯片,必然在AI上重度投入的华为似乎更有机会。可以预料,华为Mate10必然在很多领域上与iPhoneX产生基于AI的对抗和比较。
  当然,这两款机型都只是双方各自AI战的开局之作而已,就像上文所说的,AI最终拼杀的是消费者体验和直接价值。除了硬件与产品的布局之外,开发平台、开发者激励激励计划甚至合作者计划都可能决定移动AI从技术到应用的蜕变过程。
  未来还有变数,但不管怎么说,麒麟970应该可以被看作安卓手机反冲AI的信号。而且说不定,移动AI之路上过程比结果更精彩。
声明:凡开云电子链接 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开云客户(www.www.wykobounce.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39553798-8007
更多> 相关专题
0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题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