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令人兴奋又让人恐惧,有两种感觉都是正常的,关于科技在人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如此。科技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借此而出现一两种对世界末日情景的想象则不足为怪。
一提到人类命运,则所谓的敏锐洞察力、推理能力以及幽默风趣都会消失,出于科学交流的目的,Zach和Kelly Weinersmith夫妻在写他们的新书《SOONISH》中是这样设想的:十种新兴技术,要么改善一切,要么毁灭一切。Zach是一位漫画家,以其网络漫画“周六麦片早餐”而出名,而凯利是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莱斯大学的生物学家。企鹅出版社于本周出版了他们的新书,书中以科学漫画的形式,通过描绘十种可能决定人类未来的科技,寓教于乐,带领读者走有趣的科学世界。
据了解,《SOONISH》这本书所涉及的话题很广泛,从太空旅行到小行星采矿,再到天文学奇点以及群体机器人,引人入胜。每一章都为读者解读人类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希望达成的目标,以及需要克服的主要挑战,此外还有,假如这些科幻想象成为现实,它们对人类来说可能是惊人的或可怕的。
对于作者来说,将所有的技术融合在书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者提到一些书中删减的结论,将我们最喜欢的部分挑选出来放在书中同样不容易。先看几张科学漫画;你一定会在10年后再次翻看Weinersmith的书。
未来的世界:太空
自半个世纪前我们首次开启太空竞赛以来,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从微小进步至巨大飞跃,如今,银河系的遥远角落都仿佛前所未有地近在咫尺。关于接下来如何发展的问题,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够实现什么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随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持续减少,一些人建议,如果人类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则应该做好离开地理的准备。埃隆·马斯克提出将人类送上火星的计划,但也有人提出,我们先在离本土较近的地方——尤其是月球——拓殖地盘。当然,我们拥有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技术。但是,像所有的太空旅行一样,无论是否是以载人为目的,把人类送上月球的成本并不低。
拥有各种工程知识背景的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创造性地将人类送入太空。1895年,俄罗斯科学家Konstantin Tsiolkovsky首次提出了太空电梯的创想。而SOONISH一书就对此进行探讨。据2016年发表于《新空间》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截止2030年,我们将拥有开发低成本太空旅行替代方案的技术——只要我们所需材料能够在此期间开发出来。
抵达陌生行星或星系需要完全不同的工具。正如魏因史密斯所指出的那样,不管我们是通过航天飞机、火箭、电梯还是弹弓到达别的行星,所有权的问题(个人或国家)都会很快出现。如果太空旅行的价格突然变得适宜,那么房地产市场很可能会变得混乱不堪。
“各国协商一致的太空基本法规定,任何国家不得占领太空空间,”Weinersmiths写道。“我们很难相信拥有太空电梯的国家会遵守这一法律规定。”
未来的世界:机器人
虽然机器人已经开始在外太空进行探索,但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在为地球上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我们所关注的,不应是机器人何时才能改变人类日常生活——这种改变已经在发生了。如今,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机器人,不论是手术室,还是简单的智能手机中都有智能机器人的身影。
未来机器人能够承担什么任务?只有创造不出来的,没有想不到的。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可能并不需要考虑为其设置新的应用程序,而是想办法控制它。
在一些行业中,自动化已经造成了愈加明显的威胁,不得不让工人们好奇,如果(或什么时候)一个机器人取代他们,将会发生什么。这就引出了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如果技术取代了我们怎么办?
从根本上来说,这似乎不太可能。不过,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人类和人工智能将互相促进彼此能力的增强。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子,自动驾驶汽车已被证实可以增进道路安全,但正如Weinersteins在他们的书中所问到的那样:“当机器出现故障时,谁应该为此负责?”也就是说,如果人类将任务交付给机器人,那么,当事情出错时,谁又该负责呢?制造零件的人吗?是谁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的?是谁认为,应该让这些机器人承担责任的呢?
当我们考虑植入人体内部的技术零件时,问题就变得更加棘手了。比如神经带,其使得人工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未来世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
尽管像神经网络这样的技术能够改变大脑对内部信息的处理,但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已经开始改变外部真实世界的样子。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都关注于休闲娱乐——比如《口袋妖怪Go》这样的游戏,任何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进入游戏并使用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应用潜力巨大,比如我们如何设计汽车,又或者让人们在接受牙科手术前“试着微笑”等等。
“在最鼎盛的时期,AR甚至可以为我们提供了机会,让我们可以按照想象重塑世界,” Weinersteins写道。
虚拟现实也可能产生类似的戏剧效果——也就是说,是否任何人都能够设计出一款人们愿意佩戴的虚拟现实头盔。这场竞争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谷歌眼镜最初可能是失败的,但其随后在医疗保健和制造业等行业为工人找到了出路,即制造一种可穿戴设备。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它算是东山再起了。本月早些时候,Facebook推出了第一款独立的虚拟现实头戴设备Oculus rift。其价格也比较适宜。
科学家们一直是领先技术的首批应用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已经成为非常宝贵的研究工具了。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生物学家可以借此用3D模型来对基因数据进行建模,从而使他们对基因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对于那些把生物学当做爱好的用户来说,有一些应用程序,比如Curiscope的虚拟T恤等,可以让任何人“看到”自己的身体内部——只需把智能手机放在T恤上,就可以看到一个人内部器官的增强现实视图。
未来世界:医学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或许能帮助我们窥视身体内部,但科学尚未解决的生物学奥秘仍有很多。只有硬科学以及技术的进步才能推动医学进步。
医生们希望通过精确的药物治疗,更快、更准确地进行诊断,甚至为病人制定个性治疗方案。促进精准医疗发展的动力之一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对患有骨折或者转移性癌症的病人进行治疗。随着技术进步,研究人员可以追踪到更多信息,从而可以帮助医生在疾病早期阶段就进行诊断、对诊断方案进行微调、提升治疗水平甚至预防疾病。
“随着医学治疗方案的个性化,每个人的身体就成为了数据的源泉。通过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模式化梳理,或许可以轻松找到诊断甚至治愈方法,”Weinersmiths写道。
事实上,或许在有生之年,我们很多人会看到(不确定是否能够直接受益于)基因剪辑。强大的基因修饰酶CRISPR已被用于编辑人类胚胎,从而使得研究人员对早期人类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它已经帮助科学家研发出了能够抑制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药物。现大约有20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内容是探索其构建免疫细胞的潜力,从而瞄准并杀死癌细胞或治疗罕见的遗传疾病。
然而,对人类基因组进行编辑却引发了伦理担忧,比如对于某些不满意的特征,可以降低其出现的几率。甚至极端情况下,就如一些人长久以来所担心的那样,此项技术可能被用来制造“设计婴儿”。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决定将CRISPR列入药物品类,这意味着它将对本药物于人体中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管。这项技术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所以目前还不清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计划是否可以落实。虽然拥有技术,但伦理现状还不能紧跟:目前看来,问题不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胚胎对特定性状进行编辑——而在于是否我们应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