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泳蛙泳自由泳,总之进水之后,便也重获新生了。但自古以来,关于水,我们最期望解锁的还是下面这种姿势—轻功水上漂。但除了武侠小说,至今这种功夫也只是神话吧。
人类想法设法办不到的,自然界的某些动物却有与生俱来的本领。
像这种双冠蜥,挺着傲娇的脑袋,迈着滑稽的步伐在水上飞奔而过,简直羡煞旁人。这种类似于特异功能的绝技,人类自身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模仿他们研发类似的机器人。
水黾
两年前,南韩首尔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魏斯仿生工程研究院,在大名鼎鼎的《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深入透彻的研究了水黾的运动机理,研究了一款可以在水上行走,跳跃的仿生机器人。
这架体重只有68毫克、身长仅有2公分的微型机器,却有着4条足足有5公分的腿。虽然密度远大于水,却能稳稳停在水面上,而且弹跳的最高垂直加速可达 14 g,离开水面时最高峰速则可达每秒1.6米,让这架机器人能够从水面跳起达 14.2 厘米高,超过自体身长 7 倍,完美重现自然界水黾的跳跃实力。
那么问题来了,水黾和这个微型仿生机器人是如何拥有此等超能力的呢?这得益于三点:1、水的表面张力;2、水黾全身的疏水性绒毛;3、腿部的特殊结构。
水的表面张力
1
液体具有表面张力,它的每一个分子都会在各自方向上受到临近分子的吸引力与排斥力(吸引力为主),在液体内部这些力是可以完全抵消的,但与空气接触的液体由于只受到朝向液体内部的吸引力,而促使它们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的甚至被压到水面以下,使液体的表面积收缩,形成张力,并对外部的压力有一定的抗拒力。
因为有表面张力的存在,从水龙头上滴下来的水底才会是聚集在一起成类似的圆形;我们小学就知道的毛细现象也得益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表面张力允许了比他密度大的物体漂浮在液体上面。比如,如果摆放姿势正确,比水密度大很多的针都能漂浮在水面上。更何况有着特殊结构的水黾和仿生机器人呢。
疏水性绒毛
2
小时候喜欢玩荷叶,摘一个大大的荷叶再在上面洒一把水,看着水珠在上面滚来滚去,感觉特别神奇。长大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荷叶表面有一层疏水性的结构,结合水的表面张力,就造就了下面这种奇观。
大自然很厉害,让很多生物具有这种疏水结构,荷叶具有疏水性,使得它有“自清洁”的功能,也成就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名。水黾的全身也具有疏水性,从而避免破坏水的表面张力,能更轻松的在水面行走。
科学家们也对这种疏水性非常好奇,它们通过各种手段研究疏水材料,它们甚至可以利用超疏水性的材料,制造“水往高处流”的“超疏水泵”。当然,仿生水黾机器人的腿部,也涂上了类似的超疏水的纳米材料。
特殊结构
3
要说水黾的结构,最特殊的就是它的大长腿,长腿使它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很狭长,完美的将本就不大的重力分散开。从水面上跳跃时,它的4 只腿会采用「渐进式加速」,其峰值力(peak force)始终维持在144 mN/m 以下,以避免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同时,其腿部还会往内收合,以尽可能增加接触水面的时间,这麽做能够提升它向上的推力达 42% 之多。
仿生水黾机器人参照水黾的真实比例,腿部末端的「脚趾」处呈弯曲状,仿照跳蚤腿部设计的力矩翻转弹射(torque reversal catapult)跳跃机制,会逐渐增加腿部的往下的施力,总之,一切都仿照的非常完美。
虽然,发表在《Science》上的是哈佛大学的团队,但最早仿照水黾,研发出水上漂机器人的其实是我们哈工大的团队。他们早在2012年的时候,便制作了一个仿生机器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并且向前滑行。在这里给哈工大点个赞。
当然仿生只是第一步,科学家们期望的,是通过仿生研制出可以完成复杂任务的水面机器人,像水黾机器人那样,可以做一个集群,散布于河川海洋来监控生态和水质,也可以协助紧急救灾搜寻,甚至可以用在军事上当“间谍”,总之,它会朝着更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