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每一款新产品的发布,都意味着用户体验会更流畅,使用起来更高效。它也推动了用户、科技、公司与背后品牌之间的新关系的形成。或许还需几代产品的迭代,才能保证极致的语音助手用户体验。但对于任何已经开发出相关产品的公司,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觉究竟如何?
我们最近与Mindshare Futures和J. Walter Thompson Innovation Group合作,共同参与到Speak Easy这一研究计划中,以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选择了102位智能手机用户,他们将完成一系列任务,使用的设备包括亚马逊Alexa、谷歌助手,作为对照,还将进行文本搜索,以及和真人进行互动。当用户在执行这些任务时,我们会利用稳态脑成像技术来监测用户的神经反应。并将监测结果与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相结合,从而全面了解人类与语音技术关系进程。
我们都听说过Siri、Alexa、Google Assistant和Cortana这些语音智能机器人,但当我们在和它们互动时,缺乏情感的介入。事实上,我们的神经研究显示,和与人面对面交流相比,与语音助手之间互动时明显缺乏情感上的反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参与研究的这段时间内(大约30分钟),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越来越自如,情感上的反应也有所增强。对我们来说,适应语音助理应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使用类似Alexa以及类似产品时,用户的认知负担会比进行文本搜索的要小得多。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语言互动对于认知的要求比文本互动小。毕竟说话比打字快多了。测试过程中语速大约150词每分钟,比很多人打字的速度要快三倍。这对那些在应用上添加语音互动的公司来说是好事,这样用起来更方便。
至于在语音助手用户间建立情感连结这件事,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语音助理从用户身上激起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回馈,我们原以为这些反馈只会发生在人和人的互动之中。Mindshare和JWT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37%)的参与者声称他们非常喜欢自己的助手,幻想自己的助手是真人。也许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有四分之一的用户说他们会想象自己的助手长相如何。
尽管这些说法听起来可能有些极端,但我们可以理解这些感受是如何产生的。你是否曾注意到,有时候墙上的装饰摆放、室内插座亦或是浴室水池,有时候看起来像一张人脸?
我们倾向于用我们所熟知的事物来解读我们周围的环境。对人类来说,有什么比人类的脸更为人类所熟知呢?同样地,我们也会对事物或动物赋予情感和想法。因此,当助理们在服务和回应方面变得更像真人时,我们也会更大程度的去把他们拟人化。在人与人的互动中,这样的情况可能会使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情感。
正是因为我们与周遭世界互动的这一方式,使得Alexa和Siri,以及这些产品背后的公司,可以感受我们的丰富的情感,包括爱、愤怒和沮丧。这对语音技术开发人员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是赋予语音助手更多人格、并驾驭由此导致的情感方面的副作用,还是仅仅把它当成机器人?
有限制的赋予其更多人格似乎是目前最佳策略。
更自然、更人性化的体验会鼓励用户使用产品,让我们更适应这些语音助手。也会更频繁的使用它们。然而,在一定程度后,将会出现恐怖谷理论所预言的现象。
机器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谓的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一种介于人类和机器之间的产物,与人类极度相似,但总有一些地方,让人感到不那么自然。正是因为这些不自然的地方,使得人类产生不安甚至厌恶的感觉,继而导致人类不再与这些令人不适的物体产生进一步的互动。神秘谷理论使得开发语音助手像是一种在人和机器找到一个平衡点的尝试。所以说,让用户在开发关键阶段进行产品测试的做法可能会让一名潜在的用户从此远离语音助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检验语音机器人最为关键的标准是看它到底实不实用。
在之前进行的测试中,87%的受访者都同意,“如果技术能正常运行,它能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早在很多年前我们就已经在不少科幻作品就已经为语音助手开发者设立愿景,简单易用效率高,同时也对不好的情况有所预防。
排除情感连结的因素后,苹果、谷歌和亚马逊将面临技术上的挑战,即他们的能否实现上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