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我国已提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启动了81个试验验证项目研究。经初步摸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
“下一阶段‘中国制造2025’发展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要的载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蒋庄德说,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而“两化融合”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智能制造。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蔡昉认为,我国在发展机器人(20.130, 0.21, 1.05%)产业的时候一定要占领制高点。“中国现在被认为是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但我国的机器人发展仍然处在一个低端产业链上,用机器人替代简单劳动或者半技能劳动是市场的一个重要动力。”
蔡昉说,从国际上来看,高端机器人发展最快,甚至可以替代很多白领的工作。虽然我国现在只是普通劳动力短缺,需要用机器人替代一部分劳动者,很多白领的工作目前还不需要替代。但是,世界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会因为中国有着特殊国情而放慢脚步,所以我国一定要占领产业制高点,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要把产业政策和市场结合起来,作出恰当的引导。
产业虽新,也要防止“过剩”。“要注意防止新一轮高端生产能力的重复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提醒道: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向高端制造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复建设的迹象,比如在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全国31个省区市中绝大部分都有智能制造中心、机器人中心,包括比较高端的液晶面板制造。吕薇认为,发展智能制造“应该有一些差别性,突出各个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制造业很难“跳”着发展,“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同时,还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千万不能忽视了制造业最基础的东西,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无法跨越的,软件和硬件要同时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蒋庄德说,切忌“一拥而上”,光顾着追当前最新潮的技术,却忽视了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