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鸿海、日本软银两大企业加持,服务型机器人 Pepper 的品牌光环少有人能匹敌,半年前引进中国台湾地区时,就快速打入家乐福、亚太电信、第一银行、台新银行、国泰人寿等五家大型企业。
▲ Pepper 身高 121 公分、29 公斤,“体力”可负荷 8~12 小时的工作,能说中文、日文、英文,行动速度每小时 3 公里,有 20 个可动关节和 27 个情绪侦测感应器。
这台采租赁制,“月薪”新台币 26,888 元的明星机器人,专长是迎宾接待、产品解说和资料搜集。最早在日本上市销售,中国台湾地区则成为全球第二、也是目前唯二导入产品上市的地区。
从市场策略、反应来看,大家似乎都对 Pepper 进军中国台湾地区有很大信心,但经过了 180 天后,这些美好想像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
Pepper 推广速度确实比我们想得慢,但我不认为这代表机器人不够好,而是客户的期待和准备有落差。──沛博科技总经理 林义勋
想采用机器人,企业准备好了吗?
从销售数字来看,Pepper 来台半年已租出约 180 台。负责技术支持、业务开发的沛博科技认为,推广成绩并没有太差,却也不是非常顺利,原因跟客户的想像有很大关系。
“很多客户会说,不是只要有 AI 就好了吗?他期待要做这个事情,可是他并不知道,就算是机器人也需要学习的过程。”林义勋举最常被问到的问题说明。
他表示,如果要让 Pepper 担任顾客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的工作,至少也要有消费者档案、产品资料、介绍影片等,只要少了一部分,就很难让机器人发挥最大功效。
他再举例,就算是要让机器人做制式回答,也必须把内容放进去才行,接下来才能透过这些问答过程,慢慢知道消费者的喜好,发挥机器学习优势,“机器的好处是只要学习一次,就可以让很多同伴都变得资深。”不过如何让客户理解并接受这样的过程,确实是沛博目前遇到最大的阻碍。
林义勋表示,目前光是拥有完整语音客服的企业就已经不多,所以若只认为 Pepper 实用性不高,其实并不公平。
零售业爱机器人
▲ 沛博科技表示,一开始采用 Pepper 的企业,以金融业、电信业为主,但主要是象征意义。
除了推广机器人遇到的实际问题,刚开始采用 Pepper 的大企业,大多为金融业、电信业等上市柜公司,沛博科技认为,对他们而言,由于本身资料库太过庞大、建置整合难度高,所以一开始引进机器人还是在“行销”企业。
林义勋表示,大约是导入后的 3~4 个月后,企业开始会仔细去思考要如何发挥机器人优势,例如建立语音客服、相关资料库等等,其中又以零售服务业的使用情况最佳。
他举大卖场为例,过去常常看到叫卖妈妈或工作人员负责促销、吸引客人,改成机器人后,同样可以介绍产品,跟消费者互动,有效降低第一线工作人员的负担。
但接下来客户也会希望可以把集客、互动、甚至支付都绑在同一个载体上面完成,这也是沛博科技瞄准的方向。
中小型客户也来了
甚至有一些相对小型的客户也开始引进 Pepper,比如医美诊所、餐厅,甚至饭店。
沛博科技说,比起花钱租一只全能机器人,这些客户开始慢慢明白,只要机器人能解决部分问题,或许就值得导入使用。
▲ 林义勋认为,其实 Pepper 的使用方式不见得要很全能,只要能解决客户的部分问题,就会有价值。
“过去饭店业提供场地开记者会,可能需要安排 3 位以上、有多国语言能力的接待人员在门口引导,但客户发现这样的方式对人力消耗很大,改采用机器人后会更有效率。”林义勋开心地说。
对沛博科技而言,很多时候他们也是看客户如何使用 Pepper,回过头来想如何改善产品。
因此,未来他们会提供更多加价购服务,如生活育乐、交通开云电子链接 ,或是互动式产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目标全台 1 千部,不打算攻 B2C
“我们的短期目标不变,依然是在中国台湾地区卖 1 千台 Pepper,营造一个小型生态系。”林义勋强调。
他表示,目前沛博已经开放外部开发者加入,但卡在产品的影响力仍不足,无法提供开发诱因,因此会努力在今年底、明年初之前达成营业目标。
不过短期内,Pepper 并没有意愿以“改装”或新产品的方式进军消费者市场。
林义勋说,沛博科技当然也了解消费者市场的商机庞大,但他并不认为目前的市场已经准备好接受机器人。
“缺乏环境的机器人,只是一台屏幕。”他举 4K 电视和亚马逊的 Echo 为例,目前在中国台湾地区都没有很好的市场表现,这跟周边内容不足、联网设备不够都有关系。
他强调,并非沛博没有能力或不想做消费者市场,而是在目前的数位环境下,让一般家庭使用机器人,仍比较接近玩具或平板的功能,但价格偏高的情况下,真能一路大卖吗?至少短期内,他们没有加入战局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