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万亿元
《先进制造业规划》确立了广州“十三五”时期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三大定位: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示范引领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点和开放高地。
到“十三五”末,广州的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培育初见成效,形成“四梁八柱”更加稳固的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形成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为广州建设“三大战略枢纽”做出更大贡献。
具体的目标为,产业规模显著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5%以上,到2020年达到2.6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保持在25%左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
创新驱动显著增强。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50%,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48%。创建3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8个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从2015年的25.9%提高到28%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35万元/人提升到50万元/人,年均增长7.5%;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下降18%、26%和22%。
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5%。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末,主营业务年收入超3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00家,主营业务年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达4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6000家、省级高成长中小企业150家。
信息化建设:2020年打造3个产值超千亿级的信息化产业
当前,在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广州的四大定位:全球互联网“双创”优选地、全国信息经济发展首善地、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先行区、全国万物互联应用示范区。到2020年,全市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基本形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智慧、融合、便捷、安全的信息化发展格局,信息化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带宽和服务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建成“百兆进户、千兆到楼、高速出口”的高性能光网络和“无所不在、无缝融合”的无线宽带网络,城市用户固定宽带接入能力达到300Mbps以上,农村用户固定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bps以上。新建住宅建筑及商住楼光纤到户率达到100%。
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和质量全国领先。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4000、3600亿元,打造3个产值超千亿级的产业、6个产值超百亿级的产业,年产值超100亿元信息产业企业超3家以上。
大数据开发和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公布数据开放计划/清单的政府部门达到100%,政府开放数据集达到800个,涌现一批大数据创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基本建成全国数据流通和应用先行区、大数据创业创新示范区、大数据产业核心集聚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据强市”。
经济各领域信息化应用日益深化。建成覆盖全市、较为完善的涉农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一步深化,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值突破600亿元。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采用“以产建城、以城兴产”模式建设的广州智慧城项目成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的万物互联智慧城样板。“信息整合、公共服务、商业运营”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运作模式基本形成,医疗服务信息共享率达到95%以上,教育共享资源总量翻一番,社会保障卡(市民)持卡人口覆盖率达90%。
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达到新高度。重要领域信息安全保障和个人信息保护水平显著提升,电子政务领域突发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及时有效处理率达到100%,云计算、大数据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