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国产业经济报告”二季度发布会上长江商学院甘洁教授作出上述表述。
甘洁认为,当前成本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非常严重,机器换人、自动化肯定是趋势。新一代的农民工相对要骄气一些,这是好事,说明社会在进步,不应该让他们再做机器做的事情,应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培训,去做技术工人。
不过,做机器人非常难,因为机器人就是机器,要把它变成人,教他干这干那技术含量非常高,是需要不断去纠错、不断研发的过程。
甘洁分析说,投资人都在寻找机器人公司,而事实是好的机器人还没有造出来,投了很多钱在完全没有希望的项目上,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关键点在哪里,中国没有生产能力。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都不在中国,在日本、美国和德国手中,中国整个制造业自始至终没有拿到附加值最高的那几个环节。
目前中国的机器人80%靠进口,大概有10%不到是富士康在做贴牌OEM。某种机器人,中国生产成本原来是25万一台,现在22万一台;日本做同样一个机器人,成本只要15万、16万。关于机器换人,日本机器人的使用率比中国大概高10倍左右。核心零部件全部在进口,欧美卖给日本企业的核心零部件成本是卖给中国企业的三分之一,中国要用三倍的成本购买核心零部件。
制造业悲观派认为中国落后欧美50-100年,积极一点的认为是落后15-20年,我们的技术是在落后的状态,怎么赶超,不可能只靠利润空间在15%、10%,甚至5%以下的这些企业,需要有领头羊的投入和帮助。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要做一个仔细的分析,而不是大家都大干快上。甘洁举例说,长江商学院有学员说要做一个机器人手臂减速器,是最核心的零部件。几千万投资已经下去了,机器人出来后再一看做的完全不是那个东西,所以,过剩都在这种没什么希望的项目上。但是有希望的项目,没有几个亿投入研发不出来一个像样的减速器。因为风险高,现在大资本还没有进入,也没有完全有这样能力的团队。
产业发展、升级听起来真的是很光鲜的事情,实际上是夜以继日的失败、试错、纠正,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产业需要大家能够支持。真的对不起,没有灵丹妙药。我们就是需要这样一个行业,也许是一系列的企业艰苦卓绝的奋战,才能真的走到能够跟世界比肩竞争的地步。
以下为现场问答部分实录,仅供参考:
提问:有幸听到甘老师的报告,因为您的报告很客观、很精准的表达了国内的现状,在国内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已经不是很多。刚才有一个关于高先生提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个问题,我看过关于日本前些年的一些经济报告,这里说到自动化的问题,一个自动化的产业在整个经济领域当中,最高点和峰值是40%,也就是说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不可以完全依赖所谓的互联网经济平台和所谓的机器人,和所谓的自动化?
甘洁:你说的40%是什么?
提问:日本的产业经济报告,里面涉及到一些产业的升级,在它的产业链当中用自动化这样的流程。
甘洁:自动化程度。
提问:我可不可以理解互联网也是在产业管理当中的自动化链,这个自动化链也不能完全依赖,而且中国的互联网已经成了过剩的状态,数据的大面积重复覆盖,精准程度、提炼程度都有大量的覆盖。
甘洁:一谈互联网大家眼睛就亮,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无疑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其实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么一个解决办法,包括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等,关键要看怎么做,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问高先生的,做这个东西想法挺好,但是到底你想怎么做,你的思路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相信,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如果好好用的话,用在好的地方还是会有效的,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另外,关于机器换人,日本机器人的使用率比我们大概高10倍左右,至少是在汽车制造行业,在其他行业可能会更高,他认为他们已经饱和了,我相信不可能每个生产线都放一个AlphaGO一样的东西,还没有研发出来,只会下象棋还不会干别的。我自己就是在机器人自动控制行业有一些实践,我自己也能看到,做机器人是很难的,因为机器人就是机器,要把它变成人,教他干这干那是很难的事情,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而且需要不断的去纠错、不断的去研发的过程,而且现在以机器人为例,核心技术都不在中国,在日本、美国和德国,我们不能一听机器人就觉得这是一个解决方案,我非常反对这样的做法。但是另一方面,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是制造业大国,曾经的制造业大国,美国、日本、德国,他们的设备制造都是最牛的,只有你掌握设备制造,你才能找到真正的有附加值的制造业,而我们目前基本上机器也是进口,很多原材料也是进口,这样大进大出,我们整个制造业没有拿到附加值最高的那几个环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觉得我们应该去发展设备装备,包括自动设备,现在的趋势是自动设备和机器人。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这个趋势是一定要做的,否则我们就错失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
另一方面就是怎么做,是不是决个我们人人都去投资,投资人都在找机器人公司,但是现在我们真的要去投资或者去发展一定要了解每一个行业,刚才我谈到了,比如说像中信推出的产业互联网,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把技术拿回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的制造业悲观派认为落后欧美50-100年,积极一点的认为是15-20年,我们的技术是在落后的状态,我们怎么赶超,不可能只靠利润空间在15%、10%,甚至5%以下的这些企业,我们可能需要有领头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倒觉得是一个思路。
再说回机器人这个行业,机器人不是过剩,是好的机器人还没有造出来,但是投了很多钱在完全没有希望的项目上,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关键点在哪里,我们现在是制造国产的,我们目前的机器人80%是都是靠进口,大概有10%不到是富士康在做贴牌OEM,所以我们没有生产能力,同样一个机器人,我们生产原来是25万,现在22万一台,有小批量以后。日本做同样一个机器人,他的成本可能只要15、16万,所以你怎么比?我们已经过了像原来我老说我们有老三件的时代,国外的冰箱、彩电、洗衣机拆开,自己再做一套,反正做的很差,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的电视都是飘雪花的,但是便宜,进口的我们也买不起,现在好不容易有电视看,大家都挺高兴,慢慢赚了钱自己再反哺研发这是可以的。现在已经不是这样的,你依葫芦画瓢做一个,你比人家贵,还没有人家做的好,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制造业成本并不便宜。
第二,更重要的原因核心零部件全部在进口,人家卖给日本企业的核心零部件是卖给我们企业的三分之一,所以我们要有三倍的成本核心零部件,所以你怎么跟他们去竞争,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出路在哪里,要做一个仔细的分析,而不是大家都大干快上,我看到很多甚至长江有些学员在参与,说说我要做一个机器手臂,甘老师你来给我看一看吧。我说你这机器手臂厉害啊,这是减速器啊,这是最核心的零部件。现在我们企业基本上都在跟日本人买,再一看做的完全不是那个东西,几千万的投资已经下去了,所以你说过剩也是,过剩在这种没什么希望的项目上。但是有希望的项目,我觉得没有几个亿做不了,研发不出来一个像样的减速器的,现在资本还没有进入,因为大家还是觉得风险高,同时也没有完全有这样能力的团队,有一些,我也知道,但是都在慢慢的摸索、探索。产业发展、升级听起来真的是很光鲜的事情,坐在下面就是夜以继日的那种失败、试错、纠正,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们的产业需要大家能够支持。我现在非常支持政府说是L型的经济走势,而且能够坦然面对L型,原来恨不得是V字型,至少也是U字型,这也就给政府很多的压力,民众也给政府很多压力,一定要把经济搞上去,但是真的对不起,没有灵丹妙药。我们就是需要这样一个行业,也许是一个企业、一系列的企业艰苦卓绝的奋战,我们才能真的走到一个能够跟世界比肩竞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