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骨科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死因,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为骨科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骨科机器人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通过精确的手术规划、准确的假体放置定位以及机器臂的辅助操作,为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普爱医疗智能骨科机器人
腰椎融合手术的发展进程
腰椎融合手术的发展进程反映了医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开放手术,通过较大的切口进行,虽然直观且易于操作,但会对周围肌肉和结构造成损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微创手术(如:MIS-TLIF等),通过显微镜或显微内镜的视野进行椎间盘处理和融合器的放置,切口较传统手术更小,但仍然属于半开放的手术方式。

MIS-TLIF手术示意图
近年来,内镜技术逐渐被引入椎间融合领域,直视下的微创操作给脊柱外科带来了新的方向。镜下融合技术是在椎间孔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微创手术。医生在约2cm左右的切口内完成神经减压、椎间盘处理和融合器放置等操作,再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这种手术方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

智能骨科机器人的应用则为微创手术带来了更高的准确度和安全性。机器人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导航,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大大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内镜+机器人 助力微创 精益求精
传统的内镜下融合手术往往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术前CT及正侧位平片“盲穿”入路,而普爱医疗智能骨科机器人提供的精准定位及导航,则大大提升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病例展示
患者1: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
手术方案:机器人辅助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术前影像


根据术中采集的三维图像一次性完成所有螺钉规划

微创螺钉精准置入
患者2:腰椎间盘脱出伴坐骨神经痛
手术方案:机器人辅助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术前影像

镜下减压、融合

根据术中采集的三维图像一次性完成所有螺钉规划

微创螺钉精准置入
*仅供学术交流,具体病例请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普爱医疗智能骨科机器人结合内镜技术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不仅了手手术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还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并提高整体的手术效率。
精准的规划与执行: 利用普爱医疗三维C形臂提供的术中三维影像,医生可在导航工作站上规划内镜进入较佳穿刺路径和螺钉的位置。高精度机械臂根据预规划的路径,精准地完成定位和导向,确保手术精度的同时,更加便捷、高效。
极小化创伤和出血: 智能骨科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通过数个微型切口进行操作,减少了对周围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降低了术中出血量,从而缩短了恢复时间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保护椎体活动功能: 智能骨科机器人辅助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椎体的活动功能,避免不必要的结构损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抗疲劳性 稳定高效: 智能骨科机器人不受疲劳影响,能够连续执行高精度的操作,这对于一天需要进行多台手术的医疗团队来说尤为重要。这种一致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患者的安全。
减少辐射暴露: 在传统的开放手术中,医生需要频繁使用X射线等影像设备来确认螺钉的位置。而智能骨科机器人的精准导航可以减少术中影像的使用,从而减少了医生和患者对辐射的暴露。如果您对我公司骨科机器人产品感兴趣的话,可咨询:400-02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