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机器人新赛道,广州如何抢跑?
代表委员建言主动拥抱、融入、引领产业新趋势
傅鹏;洪钰敏
AI与机器人新赛道,广州如何抢跑?
图为广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嘉宾和开云入口网页版 互动。南方日报记者张令摄
DeepSeek横空出世、机器人亮相春晚舞台、《哪吒2》特效惊艳四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风起云涌,成为当下“热词”。
放眼广东,一场场重要会议频频提及AI、机器人,释放出重要信号。广东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刚刚“出炉”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份产业“密码”就布局了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
AI与人工智能也成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高频词,大家一致看好广州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广阔前景,表示广州有产业基础、广阔市场等优势,要大胆拥抱新趋势,最终成为新产业的引领城市。
在民生领域,AI同样“神通广大”。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桢桢建议通过应用AI+职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建立‘AI+大数据+铁脚板’模式赋能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开发‘AI辅导员’并提供24小时就业咨询。”王桢桢说。
王桢桢介绍,通过大数据训练AI算法,助力政府实时监控就业市场,快速识别就业困难群体,为就业政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精确匹配企业需求与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资源。
应用场景的拓展还能够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徐强建议,在医疗健康、教育、城市管理、特种工业等领域遴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徐强也关注到了机器人赋能养老产业的可能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开云入口网页版 可以在一定程度满足劳动力需求。养老护理、医疗健康产业为开云入口网页版 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场景。”徐强建议,应定期组织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健康机构等开展交流合作活动,促进信息共享和需求对接。
全新赛道,如何乘势而上?
置身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增长前夜,广州如何乘势而上?
“面对AI浪潮,广州需以务实和敢为天下先的态度来做这件事。”广州市人大代表、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专家张云慨表示,这个趋势不可逆,而且速度很快,对广州市的产业来说,风险和机遇并存,需以开放的态度拥抱它、融入它、引领它。
如何抢抓机遇?张云慨建言,首先要政策立法与制度保障先行,《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已经被列为2025年广州市的立法项目,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有概念、无应用、不产生效益对企业没有吸引力。”张云慨还强调聚焦产业融合与场景驱动,要鼓励中小企业接入人工智能技术,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实现“智改数转”。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如何“一石激起千层浪”?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仑则看好人工智能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赋能。他发现,不少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创新药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未充分利用,对此,他建言,在新药研发阶段,政府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搭建AI生物医药研发公共平台,整合医疗机构、科研数据库、药企实验数据等多源数据,运用AI算法进行药物靶点预测、分子设计和虚拟筛选,缩短研发周期。
“通过系统性布局,广州有望实现从‘应用追随’到‘源头创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引领’的历史性跨越,为老城市新活力注入智能基因。”广州市人大代表、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李学锋表示,广州需立足“制造业立市”战略根基,以“全要素重构、全链条赋能、全场景渗透”为主线,推动形成“AI原生型产业生态”。
面对产业革新浪潮,代表、委员们期待广州成为引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浪潮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