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显示,思哲睿是一家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医生打造智能手术工具,为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方案,让各类外科手术更精准、更便捷。公司研发构建了腔镜手术机器人、经尿道柔性手术机器人、经口腔手术机器人、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脊柱内镜手术机器人等丰富的手术机器人产品矩阵,适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等科室。
此次科创板IPO,思哲睿拟募集资金不超20.29亿元,拟投向手术机器人研发项目、手术机器人产业化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拟分别投入募资额10亿元、3.27亿元、1.02亿元、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思哲睿在注册阶段排队已久,公司于2023年6月25日提交注册,至今尚未获批,已排队超过一年半。回顾思哲睿科创板IPO之路,公司科创板IPO于2022年10月31日获得受理,于2022年11月22日进入问询阶段;半年后,2023年6月1日,思哲睿上会获得通过,并于同年6月提交注册。
IPO迟迟未能获批背后,思哲睿报告期内亏损明显。财务数据显示,2020—2022年,思哲睿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6.31万元、103.89万元、5.94万元,尚未实现稳定的营收;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0.32亿元、-0.67亿元、-2.71亿元,亏损逐年加剧。
据了解,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思哲睿仅有康多机器人SR1000一款核心产品推出商业化,且在部分关键设计方面与直观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微创机器人的图迈、精锋医疗的MP1000存在一定差异。思哲睿直言,如果未来公司在商业化推广方面进展不顺利,将会影响可获取的市场份额及销售规模。
思哲睿还表示,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持续亏损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情形。主要原因是公司自设立以来即从事手术机器人研发,该类项目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核心产品刚获批上市,尚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未形成产品销售。公司未来将继续进行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将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在上会阶段,思哲睿的商业化问题就曾遭到监管层关注。彼时,上市委要求思哲睿结合手术机器人所需的持续研发投入、市场开拓进展及最新财务情况等,说明是否存在对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因素等。
万联证券投资者顾问屈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手术机器人由于成本较高、使用条件苛刻、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化率较低、操作复杂、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只有部分三甲医院具备使用条件,也就制约了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此外,还存在着专业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有限、成本高企导致的投入产出比较低等问题,导致目前大规模商业化的空间有限。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思哲睿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