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设备的精度相对于被校准压力传感器要有足够的裕度。一般而言,标准压力源的精度应比压力传感器精度高一个数量级。例如,若压力传感器精度为 ±1% FS(满量程),标准压力源精度至少应为 ±0.1% FS。同时,用于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的仪器精度也要符合要求,其测量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以确保能够准确记录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校准数据的可靠性首先取决于校准设备的溯源性。校准所使用的标准压力源和测量仪器(如数字万用表、数据采集器)应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标准。例如,标准压力源应具有可追溯至国家计量院的校准证书,证书中明确了其测量不确定度以及与更高一级标准的关联。如果校准设备无法实现溯源,那么校准数据的可靠性就会受到质疑。
校准环境应避免电磁干扰。如果在校准过程中存在强电磁干扰,可能会影响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校准设备的正常工作。可以通过电磁干扰检测设备来检查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强度。如果干扰强度超过了压力传感器或校准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校准数据就可能不可靠。
校准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应该保持稳定。理想情况下,温度波动范围应在 ±2℃以内,湿度波动范围在 ±5% RH(相对湿度)以内。可以通过查看校准过程中的环境监测记录来判断。如果温度和湿度变化过大,可能会对压力传感器和校准设备产生影响,导致校准数据出现偏差。
对于一些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其校准可能对温度和湿度有更严格的要求。例如,某些高精度传感器校准要求温度稳定在 20℃±1℃,湿度在 40%±3% RH 的范围内。
校准数据记录应该完整,包括校准日期、时间、传感器型号和编号、校准人员、校准设备信息、每个校准点的压力值和对应的输出信号值、计算值和误差等。任何缺失或错误的记录都可能影响对校准数据可靠性的判断。
记录的数据应准确无误,数据记录过程中应采用双人核对等措施来避免记录错误。并且,记录的数据应该符合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和物理规律,例如,输出信号与压力值之间的关系应与传感器的标称线性关系相符,若出现明显不符合规律的数据,需要检查校准过程是否存在问题。
在向压力传感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压力的变化应该是稳定和可控制的。压力上升和下降的速率应符合压力传感器的响应特性要求。例如,对于某些响应较慢的传感器,压力变化过快可能导致传感器无法准确响应,从而使校准数据不准确。
每个校准压力点的压力值应准确达到设定值,并且在测量输出信号之前,要确保压力稳定足够长的时间,让传感器输出稳定的信号。一般来说,这个稳定时间可能从几秒到几十秒不等,具体取决于传感器的响应时间。
将本次校准数据与传感器的历史校准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在传感器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情况下,校准数据应该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例如,零点和满量程输出信号、线性度误差等关键参数在不同校准周期之间不应有过大的变化。如果出现明显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是传感器性能下降、校准设备问题还是校准操作有误等原因导致的。
如果对压力传感器进行了多次重复校准(例如,在不同日期或同一校准过程中的多次重复测量),那么在相同压力点下,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重复性应该良好。可以通过计算重复性误差来评估,重复性误差通常以满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例如,重复性误差应在 ±0.2% FS 以内,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表示校准过程存在不稳定因素或者传感器本身性能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