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灵活的胖子’是我们的新成员。”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特巡警大队副大队长黄苏锋告诉记者,这台球形机器人直径0.8米,重达160千克,最大移动速度可达到30公里每小时,加速时间仅需约2.5秒。
据介绍,这是一款具有对抗性、能应对近距离危险的机器人,目前还在试用阶段。未来,根据实际需求,机器人能够实现跟踪、格斗、抓捕等多种功能。
这款球形机器人由逻腾(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研发团队由英国、日本、瑞典等国高校的留学归国人员及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科研人员组成。
据了解,目前球形机器人已经在民航机场、地下管廊、能源、化工等领域中被用于安全防范、监控巡检等日常业务的无人化替代。除了在大街上与特警一起巡街,球形机器人也已经应用于机场围界巡逻。
“与近年来越来越常见的机器狗、开云入口网页版 的‘仿生’结构不同,球型机器人是根据独特需求被‘创造’出来的,将科学幻想变成了现实。”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酉说。
王酉告诉记者,球形机器人的最初设想,源于科研人员希望制造一个能够在水星恶劣环境上自如行动的机器人。因此,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基于重摆的全密封的球形机器人概念。
“球形机器人内部有一个摆锤,在电机驱动下绕球心全向摆动,带动球体向指定的任意方向滚动。”王酉说,滚动是摩擦力最小的运动方式,球体滚动前进且无需额外的姿态稳定机构,因而能量效率优于腿足机器人,可连续工作10小时或行驶120公里。
“球形机器人的外壳材料是一种基于玻纤的高分子材料,密封性好,能够保障机器人即使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也能正常运行,还能保证机器人即使从1米高度掉落也不会受损,能够承受高达4吨的冲击力量。”王酉说。
“球形机器人虽无法代替人类执法,但却能够很好‘补位’。”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唐润豪说,这款机器人有望更高频度地参与到各类工作中。
据了解,在日常巡逻中,这款机器人目前仍由人工遥控控制,机器人“看到”的画面实时回传,以确保人机巡逻速度与节奏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