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作为百度与吉利共同打造的“新能源+智能驾驶”双剑合璧标杆的极越汽车就此落下帷幕。
对于极越汽车的此番“突发”,网上流传的最多的,也是夏一平表述的——资金链断裂。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几番努力无果之后,最后做出了上述选择。
那么为什么曾经也是业界“明星”的极越会走到今天?
截至2024年11月,极越汽车的累计销量约为1.3万辆左右。这个数据尚不敌同为吉利阵营的极氪11月一个月的销量(27011台),而在11月,极越的销量仅为2485台。极越汽车作为新兴品牌,不仅面临来自华为、理想、蔚来等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强大竞争,同时,也面临极氪、领克这些车企的月销量早已突破万辆大关的挑战,腹背受敌。
12月3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极氪和领克进行战略整合。合并后新公司称为“极氪科技集团”,旗下拥有极氪汽车、领克汽车双品牌。目标瞄准“打造一个年销百万级全球化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同为吉利旗下的品牌,极越的地位明显尴尬了。
作为百度和吉利联手打造的品牌,从极越的前身(集度)诞生之日起,整个市场定位就是摇摆不定。极越汽车成立于2021年3月,曾被视为新能源领域的超级联姻,百度负责提供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吉利则为其提供整车平台和制造能力。从最初的主打自动驾驶,到最好的机器人汽车,再到最好的智能驾驶汽车,极越的定位一直在变化。但在价格上,极越一直走的都是高端路线,打的也不是“亲民”牌,在这个价格体系内,无论是赛力斯还是小鹏,销量早已领先极越几个层级。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由于是合资品牌,不可避免地在很多决策上会产生分歧。百度、吉利各有各的想法,从战略层面很难达到高度统一。对于吉利而言,极越本就不是“亲儿子”而只是合资方,出了问题,先看对方(百度)的态度,再说下一步;对于百度而言,从极越成立之日起,就是“啃老”,至今未见盈利的迹象,在百度内部就是个“鸡肋”般的存在。
由此,我们看到,在极越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时,市场并没有看见百度亦或者是吉利的高层表态“救市”,而是任由极越自己“折腾”。没有两大集团背书,加之自身极其“惨淡”的销售,市场预期基本为负数。极越终于在2025年的前夕倒下。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有135万余家。其中,2024年1-11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30.2万余家。从地域分布上看,广东省、山东省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14.4万余家、12.8万余家、9.9万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近八成的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近一年成立的相关企业占比24.48%。
其中,中国新能源车企数量从2021年的300余家下降至2024年的不足50家。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预计到2025年,汽车市场价格战可能比往年来得更早,随着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份额和价格之争更加白热化,预计到2025年或2026年,汽车市场企业竞争格局将逐步明朗,优胜劣汰也将继续加剧。有专家预计,未来5年内,80%的新势力品牌将退出市场。同时,极越的倒下也让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重新审视,从追逐“概念”到“盈利至上”,资本更务实也更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