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4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上,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伦哲)研发生产的国内首款64米超高空作业车精彩亮相。
近期,记者来到海伦哲徐州厂区,体验试乘这款64米超高空作业车。随着高空作业车稳稳升起,记者可以清晰俯看蓝蓬白墙的厂房和远处宝莲寺的穹顶。在厂区内,记者看到,生产组装好的每一辆车都要在这里经历淋雨测试、倾翻测试、道路测试等多项检测,各个标准都满足才能出厂。
“此前国内大高度高空作业车的高度为55米左右,为直伸臂,跨越障碍能力差,很多需要跨越障碍的工况无法满足,所以我们研发了这款大高度、具备跨越障碍能力的混合臂高空作业车。”海伦哲高空作业车室主任杨志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据他介绍,这辆车整车重32吨,高4米,长12米,宽2米55。其臂架采用的五节伸缩臂+三级伸缩臂+曲臂的结构,是目前国际上大高度高空作业车最先进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工作装置重量轻的特点,且拥有工作区域大、跨越障碍能力强、动作灵活易于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大高度车在高空中不易避开障碍物的缺点。
为什么是64米?“受限于国内道路法规要求,四桥车的重量极限为32吨,要满足这个要求,车辆的最大高度约为64米。”杨志强解释。
杨志强说,大高度混合臂高空作业车的研发面临整车轻量化、铰点优化等系列难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计算,我们和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进行了深入合作,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最终,研发团队在车辆结构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如副车架的木字型拓扑结构设计、支腿内藏式设计、臂架铰点优化等。
智能化程度高是海伦哲64米超高空作业车的另一亮点。杨志强说,其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系统内部的自我优化,如根据负载自动匹配功率、流量,实现节能降耗;二是在操作系统方面,根据大高度混合臂操作复杂的特性,研发团队设置了平面作业、轨迹规划等功能,降低操作的难度,提高安全性。同时,为了解决大高度高空作业车平台调平滞后问题,海伦哲开发了一种新型算法系统。在系列创新技术加持下,该车辆具有人机交互、环境识别、远程控制、智慧记忆等智能技术。
杨志强表示,该产品工作平台可同时承载4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无线遥控、平台操作两种形式操作。车辆可在高架桥、广场、屋檐、桥洞等多场景使用,甚至代替部分消防作用,将广泛应用于电力输电领域,包括输电线路的维护检修、超高压及特高压变电站内的检修作业等。
海伦哲副总经理陈慧源介绍,“海伦哲”的名字是由高空作业车的两个主要作业参数High-range音译得来,high代表高度,range代表幅度,寓意为“既高又远”,这也是海伦哲努力的目标。
目前,海伦哲已实现多个领域的技术领先,在电力、消防和城市内涝处置等应急救援方面均实现重要产品和业务全覆盖。同时,该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宿营车、炊事车、淋浴车、洗衣车等基础保障、救援处置产品,努力做到性能更强、质量更可靠、标准更严格,下一步将在应急预警、指挥调度、处置救援、后勤保障等方面继续深挖需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陈慧源说,未来海伦哲发力布局新质生产力有三个重点方向:特种车辆、机器人和军品,目标是把海伦哲打造成特种智能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实现“再造一个海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