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宽窄巷子迎来一位特殊的“巡逻员”——机器狗“灵瞳”。它的任务是根据景区木制建筑及道路特点,进行夜间安全巡逻示范,巡逻内容包括火灾防范、治安维护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机器人产品的亮相是机器人进场景长效机制的首次实践,标志着“成都造”机器人进入景区工作的常态化序幕正式拉开。未来,将有更多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机器人,进入春熙路、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景区承担不同工种并进行常态化工作。
“成都造”机器人首次上岗夜间“巡逻员”
夜幕降临,宽窄巷子里的人群逐渐散去。机器狗“灵瞳”在做“上岗”前的最后调试。“它今天的工作内容是进行夜间安全巡护。”四川具身开云入口网页版
科技有限公司CEO冯振宇一边操作机器狗,一边紧盯电脑屏幕上的建模图表,“针对景区线路特点,我们已提前将机器狗进行升级改装。”
在冯振宇看来,宽窄巷子的木质建筑风格为景区增添了独特的历史气息,但也为火灾防范带来不小压力,“针对环境应用场景,我们在机器狗身上搭载了激光雷达和温度传感器,使它能够在夜间自主巡逻时持续监测温度和烟雾数据。”他接着说,通过机器狗的“眼睛”,能实时向管理中心传输数据,并对异常情况做出快速响应。“如检测到温度异常或疑似火源时,机器狗会立即预警,发送实时数据至指挥中心,以便组织救援,这为游客和商家提供了安全保障。”
此外,治安管理也是宽窄巷子景区夜间巡逻的重要一环。冯振宇表示,升级改装后的机器狗具备精准记录和有据可查等功能。在夜间巡逻时,它会实时记录景区动态影像,并通过其视频监控系统跟踪和识别通道阻塞等情况,“算法升级使得其动作更加敏捷,即使在狭窄的小巷内也能稳定行走。”谈话间,他现场展示了该机器狗精准避障、攀爬楼梯及灵活穿行小道的技能。
“在应用场景方面,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为企业搭建平台,让更多‘成都造’机器人深度嵌入市民生活,同时也让企业拓展更多合作机会。”在冯振宇看来,随着机器人不断应用、普及、推广,将迎来更多消费市场,“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价格亲民且更智能的机器人,主要用于教育、陪伴等领域。未来,在工业场景中,特别是制造业、医疗保健、服务业等领域,将会出现更多机器人辅助人类完成枯燥、危险等类型的工种。”
成都3年内将创建一批“机器人+”应用场景
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提出:到2026年,全市将打造100款机器人新品、聚集1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100个标杆示范场景,全产业链规模突破600亿元,建成全国开云入口网页版
研发制造增长极和示范应用新高地。
“目前成都已制定机器人进场景长效机制。”上述负责人表示,从今年10月起,将常态化推动“成都造”机器人产品在城市公共场景的应用,以应用牵引促进产业和场景深度融合,“提升公众认知,促进产品迭代,探索商业模式,推动机器人产品量质齐升,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未来将有更多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机器人,进入春熙路、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东郊记忆等景区,承担不同工种并进行常态化工作。这意味着,市民将在不同的场景里沉浸式体验机器人制作丰盛早餐、咖啡,在公共场所协助游客搬运行李,甚至体验自动驾驶零售车在景区、医院等场景为市民提供定制化服务。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李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