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2日,该院使用国产自主研发的心脏手术
机器人系统搭载进口器械,成功为两名高危复杂的心脏病患者微创修复受损的瓣膜。
5月22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教授用心脏手术机器人为患者进行心脏瓣膜微创手术。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位85岁,身高160厘米,体重仅37公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王焱介绍,患者长期受二尖瓣重度反流困扰,目前不开胸、微创的心脏瓣膜手术已经是医学技术探索的热点。
“患者年纪大,而且还有关节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综合评估后团队决定使用心脏手术机器人搭载目前使用数量最多的二尖瓣钳夹系统(MitraClipG4)进行微创手术。
术中,厦心王焱教授坐在手术间外操作着摇杆控制台,控制着机器人在手术室内忙碌,仅29分钟,就在患者跳动的心脏上微创修复了受损的二尖瓣。第二天,患者便能下地行走,现已顺利出院。
王焱介绍,高龄高危二尖瓣反流的患者,特别是原发性二尖瓣病变,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是目前临床
应用最广泛的微创治疗技术之一。
手术需要在患者股静脉穿刺入路(创口仅7.92毫米),经创口送入输送系统由股静脉,经过房间隔,将特制的“夹子”送到左心房,再用“夹子”跨瓣捕获瓣叶,完成病变处的夹持修复,从而减少反流。而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往往对心脏手术医生有极高的技术要求。
据悉,这套心脏手术机器人为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和术济客医疗历时一年多共同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23年底在厦心完成全球首次运用,当时搭载的是国产的器械,而这次搭载的为进口器械。该心脏手术机器人在助手完成房间隔穿刺后,术者可以在手术室外完成瓣叶修复的精细操作,未来还可以实现远程手术。(记者王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