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伊朗对外展示了可发射空空导弹的“卡达尔”无人机,并表示该型无人机已经部署到边境地区以增强防空能力。这则消息受到多方关注。
在用无人机发射空空导弹方面,伊朗不是“第一人”。2002年,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就向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狐蝠”战斗机发射过两枚“毒刺”导弹,不过都未命中。
近年来,这方面的探索逐渐增多。当前,美国一家公司正在研发的“远射”无人机,功能之一就是发射空空导弹。土耳其拜卡公司研制的AKINCI无人机,据称也可发射空空导弹。2023年,美军开始在MQ-9“死神”无人机上搭载“响尾蛇”空空导弹,试图让其获得一定的空战能力。
但从总体来看,无人机发射空空导弹还处于探索阶段。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少,其中之一就是用无人机发射空空导弹客观上存在一定难度。
众所周知,研制空空导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出一款成熟的空空导弹投入更多。这种情况导致目前无人机使用的,大都是为现役有人战机研制的空空导弹。这些空空导弹,只有一些满足条件的无人机才能搭载。比如,无人机要有足够的升力和搭载空间,机体强度要能承受导弹重量和发射时产生的作用力,挂载导弹后不会过度影响无人机飞行性能等。无人机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并不容易。
用无人机发射空空导弹的另一个难点是从发现到摧毁的时间链条较长。和有人驾驶战机飞行员可以即时发现情况、快速决策不同,能发射空空导弹的无人机通常由人在地面上操控,各种信息的传输依赖无线通信链路。尽管科技在发展,信息传输速度在提升,但电磁环境日益复杂、远距通信形成的路径损耗、对方实施的电磁干扰等,都有可能拉长从发现到摧毁的时间链条,甚至使无人机在关键时刻失联。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
机动能力不够,也影响着无人机挂载空空导弹的进程。与制空能力很强的有人驾驶战机比,不少能搭载空空导弹的大型无人机飞行速度较慢。两者一旦发生对抗,无人机往往会处于“无力还手”的处境。这方面的担忧,也迟滞了一些国家及军工企业的研发。不过,随着战斗无人机的出现,这方面的担忧正在被“稀释”。
一些难度则来自无人机的操作者之间需要磨合。无人机发射空空导弹,通常采取“前端无人、后方有人”的模式,操作者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机组。主飞操作员、传感器操作员、任务情报协调员和图像分析员之间,需要高效协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经过系统、大量的训练,才能确保无人机用空空导弹实施有效打击。
难点不少,但探索仍在继续。这一情形,反映着各国对无人机空战能力的预判和新期待。(杨龙霄 刘凯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