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认为,武汉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将在国产AI算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武汉有很多成熟的先进制造产业,可以率先在优势产业链里训练垂直行业大模型,真正利用AI技术为产业发展赋能。
华工科技国内首条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智造生产线。
武汉将在国产AI算力中扮演重要角色
“根据相关文件,预计2025年武汉总算力规模或将超过5000P。”中国信通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谭敏提到,国内城市人工智能的发展格局和数字经济城市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联性,目前国内主要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算力等基础设施。
目前,武汉在算力布局上处于全国领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共同构成全国首个集人工智能和超算为一体的多样化云服务算力集群,其中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成为华中地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大模型的不断升级对算力提升提出了新需求,作为算力载体的AI芯片成为关键赛道。“武汉要率先布局国产核心AI算力芯片,特别是基于长江存储等行业优势,布局发展面向大模型的国产AI存算一体芯片。”马修军认为,AI芯片目前的技术路线依旧以GPU加上CPU的通用芯片为主,虽然寒武纪、华为等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国产替代,但其性能及配套软件生态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将在汉布局可量产的全球领先的存算一体AI芯片。马修军介绍,存算一体是一种新兴的计算范式,在处理大数据和高并行度计算任务时具有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而北武院即将布局的存算一体AI芯片架构,可无缝兼容国产芯片产能产线工艺以及国产DREAM工艺,面向不同应用场景量产不同系列芯片产品,在未来填补我国AI算力短板。
马修军认为,发展AI算力,武汉具有人工智能产业链集聚优势。从产业链角度看,武汉已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聚集了科大讯飞、中科通达等特色鲜明的优质企业400余家,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机器视觉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具体而言,武汉长江计算、华工科技等企业能够提供一系列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能提供普惠性的算力支撑。武汉将在国产AI算力中扮演重要角色。
武汉已构建多位一体的人工智能发展支撑体系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除了算力的前瞻性布局,还需要算法和数据的叠加合力。
“目前武汉已构建多位一体的人工智能发展支撑体系,在人工智能领域显示出了强劲的创新策源能力。”谭敏介绍,在算法方面,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发布“紫东太初”大模型,打造全栈国产化的通用人工智能底座。在数据及生态方面,武汉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网”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智能芯片产业,同时紧盯拓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先后引进腾讯、旷视科技、海康威视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落户武汉,为发展“人工智能+”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基础信息学科培养出的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不仅要掌握科技知识,还得掌握产业知识,也就是偏向应用场景知识,要学以致用。”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促进会产业部部长王嘉说,未来的人工智能博士还需要是“产品经理”。
所以,“人工智能+”行动需要复合型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科技、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教育三位一体,开展有组织地科研”,马修军认为这就是武汉的长处所在。
不限于对话作图,武汉可训练垂直行业的大模型
在大模型和应用不断迭代的背景下,马修军认为,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可以差异化发展,让大模型走向垂直化、行业化和定制化,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把原本的主导产业做得更加扎实。
马修军解释,武汉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有很多成熟的先进制造产业,可以率先在优势产业链里面布局,选取部分工业数据丰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用高质量的工业语料训练出垂直行业的大模型,功能不限于对话、聊天、作图等。
为何是垂直大模型而非通用大模型?马修军解释,垂直大模型不需要千亿参数的模型,只需要百亿参数的模型,对算力和成本的要求可能比通用大模型降低百倍,而且功能上不要求万能,只需要在企业相关业务领域表现优秀。
马修军认为,“人工智能+”的落地,是要让大模型与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业务流程或者产品功能相结合,真正实现利用AI技术为企业提质增效。
王嘉介绍,由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来倒推算力算法,基于产业需求来推动技术升级,才能达到技术赋能产业的目的。
(长江日报记者常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