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网站预测称,在堪称选举大年的2024年,“选举”无疑将是国际年度词汇。在英国,最大反对党工党将对已执政十余年的保守党发起冲击。最新的民调显示,首相苏纳克将在议会选举中遭遇“压倒性失败”。对移民的担忧、关于房屋建设的争论、高通胀压力下的生活成本危机,都将随着竞选活动的展开而成为两党争论的规划的焦点。而受困于欧盟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衰退、城市和农村群体的撕裂、气候变化和非法移民问题,6月,将迎来英国“脱欧”后首场欧洲议会选举,在这场被视为欧洲政治“风向标”的选举中,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或将赢得近几年来最多议席。此外,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南非、俄罗斯、欧盟多国都将迎来选举。潜在的政府更迭可能会打破地缘政治平衡,影响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并在巴以冲突、经济全球化等方面施加微妙影响。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今年,美国将就其未来的全球角色展开一场影响深远的总统选举。特朗普“美国优先”理念的历史溯源“孤立主义”被外媒列为今年潜在的美国年度词汇。分析指出,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长期以来自视为全球事务的领导者,然而越来越多的共和党人开始反对这一传统角色,更多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应该置身于世界事务之外。这也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在美国社会拥有众多簇拥的生动例证。该网站称,“全球将非常惶恐地注视着其结果”。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最坏的情况是在投票纠纷和政治极端主义中四分五裂”。路透社分析指出,美国政治制度正受到党派两极分化、虚假信息、对选举制度的攻击等方面的侵蚀。日前的一份问卷显示,在对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寻求第二个任期进行展望时,大多数人选择了“nothing(什么都没有)”这一关键词。对于深陷国内党争和国外俄乌、巴以冲突泥潭的拜登而言,这一词汇或许正是选民对拜登入主白宫以来无奈的注脚。
《经济学人》则将“中东动荡”列为今年值得关注的趋势之一。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巴以冲突将会演化成更广泛的地区冲突,还是为和平争取新的机会。此外,俄乌冲突的久拖未决也让未来战事的走向愈发扑朔。在2023年的年度词汇评选中,德国语言协会选择“危机模式”(Krisenmodus)。德媒称,过去一年,德国政府一直在危机中徘徊,危机模式甚至已经成为新的常态。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引发了“人们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在某种程度上,“动荡”正是“危机模式”的延续和影响的外溢。
继去年霸榜多个热词榜后,人工智能依旧为许多外媒列为今年值得关注的词汇。随着ChatGPT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热点,人工智能被
应用至生活生产的诸多方面。可以预计,人工智能在今年将在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交互场景中大展身手,智慧城市、医疗诊断、自动驾驶等领域都将助推社会打开全新的应用空间。
人工智能在日益渗入日常生活、赋能各行业的同时,其对道德伦理和应用监管等方面的冲击值得人们深思。正如《剑桥词典》去年的年度关键词“hallucinate(幻觉)”给科技迅猛发展背后的“真伪”界限敲响一记警钟,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虚假新闻、伪造
视频、学术造假等问题不断涌现,真实和虚假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发模糊。在人工智能提供大量虚拟化场景的背景下,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刻都需要保持对现实的清醒思维。
摩根士丹利曾指出,ChatGPT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它偶尔会编造事实,且这个问题将持续“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可以产生‘幻觉’这一事实提醒我们,人类仍然需要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带到这些工具的使用中,”剑桥词典的出版经理尼科尔斯说道。
2023年11月30日,在阿联酋迪拜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开幕现场。
能源转型正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经济学人》将“绿色能源”列为今年潜在的年度热词。在去年底落幕的迪拜气候大会上,各方达成的“阿联酋共识”呼吁从化石燃料转型,实现净零排放,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增加两倍等。2024年将是绿色能源发展的关键之年。由于全球在落实《巴黎协定》目标方面仍有落差,各国需就继续就推动多边主义,加速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努力,在当前基础上落实减排,在能源转型等关键行动上加快速度和力度。在这方面,中国积极践行并作出表率。十年来,通过绿色丝绸之路,中国同39个共建国家签署了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通过中欧班列、蒙内铁路、中老铁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有效助力节能环保减排,广泛搭建绿色交流合作平台。今年,中国仍将不断提升绿色发展合作水平,拓展绿色发展合作空间,为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