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动方案分别为:《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打造10家医疗机器人龙头企业
行动方案周期为三年,提出“把合成生物技术作为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产业,突破基因治疗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临床研究和转化能力、推动生产工艺进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上海基因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形成产医融合、数智驱动和开放领先的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的创新医疗机器人产品”。
以医疗机器人行业为例,《上海市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三大重点赛道,分别是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以及辅助
服务机器人。在支持手术机器人发展方面提出,提升“腔镜手术机器人”“口腔种植机器人”等产品性能,加快”多通道血管介入机器人”“术中三维透视一体化骨科机器人”等攻关,支持“腹腔镜/支气管镜全自动手术机器人”创新;在康复机器人方面,提出推动多模态融合,加速开发多元环境模拟及行为量化分析康复机器人;辅助服务机器人方面提到,升级消毒清洁、配液送药等服务机器人,研制具有复杂环境感知能力的医疗机器人,发展辅助诊断机器人和重症监护机器人等。
行动方案提出,上海未来将打造2个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聚集区、培育10家医疗机器人细分赛道龙头企业、涌现10款国际先进产品;建设5个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3个医疗机器人
应用示范平台,形成10个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示范场景。
近年来,我国医疗机器人领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38款手术机器人产品获得NMPA批准上市,其中32款为国产手术机器人,产品覆盖腹腔、骨科、神经外科、血管介入、口腔种植等多个细分领域。
近期又有多个好消息发布。10月15日,北京天智航发布公告称,已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变更注册(备案)文件》,适用范围从原来的仅适用于“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开放或经皮手术”,扩展为同时适用于“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开放或经皮手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医疗机器人本土化提速
与此同时,医疗机器人的本土化也在不断提速。据悉,首台国产达芬奇Xi手术系统将亮相即将于上海举行的第六届进博会。这款机器人的国产化将有助于将优质手术医疗器械资源向更多医院普及,并积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及创新,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此外,依托上海丰富的科研、医疗资源,国内机器人初创企业也在加深与科研机构以及医院的合作。本月,术锐机器人与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进行医企研合作;去年12月,与上海中山医院的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达成泛血管手术机器人联合开发战略合作。
今年以来,国内医疗机器人领域融资仍然不断。今年8月,国内医疗机器人研发商馥逸医疗完成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道彤投资持续追投,该公司正在开发头颈以上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今年7月,铸正机器人完成B轮融资,由普华资本领投,苏高新金控跟投,主要用于加速公司骨科系列产品布局,完善公司从导航定位机器人到自主操作机器人的全链条布局。今年6月,爱博医疗完成1亿元的A轮融资,由国中资本领投,联想创投超额追加投资,爱博医疗正在研发新一代泛血管介入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也是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在中国市场布局的重点领域。在去年的进博会上,美敦力一举展出三大应用场景的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机器人辅助的手术仅占到外科整体术式的4%,而腔镜的术式占比约35%,余下的60%仍为开放式的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普及仍然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据美敦力方面介绍,该公司正在加速推动机器人本土化进程,包括在国内工厂建设机器人生产线。今年4月,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Mazor的中国版MazorTM XC工程样机下线,美敦力还发布了“AiBLE数智骨科/神外创新生态”。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在2023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上的圆桌讨论中表示:“强监管、高投入和长周期是生物医疗行业的特点,我们认为可预测的、创新友好的产业政策、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以及高科技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是支持产业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