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在与俄军的战斗中,无人机的较量反复上演,无人机性能或将左右战况。乌克兰正集中官方和民间的智慧和技术推进研发。
“蜜獾”无人机是高度约为30厘米、长度约为80厘米的自爆型无人机,可以搭载约40公斤的反坦克地雷和迫击炮用炮弹,以约20公里的时速飞行。在战场上以敌兵、坦克和战壕等为攻击目标。
负责研发“蜜獾”无人机的是基辅市内一家照明器具厂。36岁的厂长塔拉斯·奥斯塔普丘克去年被分配至乌军无人机部队。当时的无人机只能搬运1公斤左右的炸弹,于是塔拉斯产生了制造运载量较大的无人机的想法。
奥斯塔普丘克利用自己工厂的设备试制无人机,样机于今年3月完成。5月,该款无人机被投入实战,成功地爆破俄军战壕。迄今为止已有50台以上“蜜獾”无人机被部署于巴赫穆特附近。
若攻击目标在1.5公里内,则可以目视,若距离较远,则让无人机升空,以上空视角进行攻击,主要特征是操作简单。
无人机被有效用于实战,每月产量约为100台。奥斯塔普丘克现在正研发运送伤员的大型无人机以及向前线运送备用品的无人机。“目标是让战争尽快结束,重返以前的工作岗位”。
乌克兰加快推进无人机生产,生产速度是去年的120至140倍。
对无人机采购提供支持的是,政府和军队等共同成立的团体“勇士”平台。该团体负责民间企业、政府、军队、投资者之间的协调,以及发放补助金等,迄今为止登记的制造商超过500家。负责人强调,无人机的优点在于,“不让士兵生命受到威胁,可以对抗敌方高价武器”。
乌军主要在南部前线部署的“逆火”无人机,也是军方有关人士和民间部门共同研发的。
由于在操作时不使用电波,所以不受敌方干扰电波的影响。“逆火”无人机通过自动控制飞行,由计算机计算炸弹投放地点,精准击中目标。迄今为止“逆火”已完成50次以上任务,没有一次被击落。其行动范围是35公里,最高时速84公里。
报道称,39岁的亚历山大·埃内是研发者之一,他在俄乌战事爆发前经营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开发“逆火”无人机时,他也有效利用了以前与技术人员之间的人脉关系。
埃内强调:“对于在长距离射程炮击方面有短板的乌军而言,无人机是有效替代手段。若利用最新技术,则更具高效性和创新性。对于乌克兰而言,只有技术革新才是打败俄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