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先生今年42岁,家住大理州南涧县,不久前做胃镜检查时,偶然得知自己患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平时没有什么感觉,只有上坡的时候有些喘。”熊先生介绍,检查后发现缺损过大,不适合通过介入封堵这种微创方式治疗,但是按常规的手术方式,要锯开胸骨,并在胸口留下一大个刀疤。为了能微创完成手术,他来到省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与此同时,患者玉女士,也因为同样的情况,找到省一院。
“房间隔缺损是在心脏发育的过程中,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的间隔未发育完全,导致心脏内的血液分流,逐渐出现心脏扩大、肺动脉压力升高等病理改变,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缺氧紫绀、心力衰竭。”省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熊达介绍,有一部分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可以通过介入导管封堵的微创方式治疗,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修补。
经过评估后,省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引进到心脏外科手术当中,由熊达主刀,成功为两名患者实施了达芬奇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术后,熊先生和玉女士只在腋下位置留下一个不到3厘米的切口,和几个小操作孔,既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也降低了患者疼痛感。而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会在患者胸骨正中留下一条20多厘米长的切口。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多运用于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妇科等领域,我们医院已经成功开展了100多例。心脏外科手术因为涉及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后的器官保护,风险高,要求更精细的操作。目前全世界能进行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单位并不多,国内西南地区也没有成规模开展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单位。”熊达介绍,能把心脏外科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融合,是因为近年来省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为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加快患者的康复,在医院党政班子领导下,在麻醉手术科、心内科、医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成微创团队,一直积极开展和推广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在此之前,省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已经为200例患者成功实施微创胸腔镜心脏手术。在这个基础上,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引进到心脏外科手术当中,可以充分发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全3D、高清10倍光学放大的手术视野,以及比人手更细小、更灵活、更稳定的机械臂的双重优势,为患者带来更加微创、精细、安全的手术效果。
“达芬奇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还具备伤口小而隐蔽,不损伤胸骨和肋骨,术中血液丢失少,伤口不易感染、更快愈合的特点。”熊达表示,省一院血管外科还计划逐步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运用到心脏瓣膜修复、置换手术以及冠脉搭桥手术当中,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微创、优质、安全的手术和医疗服务。不断拓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范围和难度,多学科齐力推动医院精准微创手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