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的引领下,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发展水平大幅跃升,移动
机器人(AMR/AGV机器人)应用需求随之水涨船高。
伴随政策利好、技术迭代、需求释放,移动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3C电子、烟草行业、物流行业等前景可观的行业。未来移动机器人还将应用于更多行业和场景,“有搬运的地方就有移动机器人”的愿景将成为现实。
据维科网机器人统计,2022年中国市场移动机器人销量约为8.7万台,同比增长28.4%,市场规模112亿元,同比增长24.7%,预计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仍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
广阔的蓝海市场催生了快仓、极智嘉、海康等仓储物流
机器人公司,而长期的价格战、场景战加速了行业优胜劣汰。
移动机器人大洗牌
十几年的探索和耕耘,国内移动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创新均实现了质的跨越,与此同时优胜劣汰一直在上演。2023年即将过半,移动机器人行业增速放缓,隐隐呈现阵痛态势。
一来,融资热度下降,融资次数和金额大幅度减少。2022年移动机器人获得了25起、超33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美团、IDG等明星投资机构,相比于2021年已有所下降,进入2023年后投资热度更为低迷。
具体来看,2月,焕智科技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3月,斯坦德机器人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小米产投领投、中信建投投资跟投;4月,稳石机器人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为吉富创投。
二来,长期的价格竞争致使企业陷入了亏损窘境。和很多处于风口中的行业一样,移动机器人企业早期靠低价去打开市场,谋求以规模化优势取胜,然而价格战导致利润锐减,形成全员缺钱、亏损的行业状态。
以海康机器人为例,2020年海康机器人的移动机器人业务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对潜伏系列进行了降价(其移动机器人产品均价2019年为7.89万元,2020年为6.60万元),而由于市场竞争,其移动机器人业务的毛利率逐年下滑(2019年为49.45%,2022年1-9月为34.63%)。
三来,移动机器人上市浪潮或将引发市场新一轮洗牌。据了解,井松智能、科捷智能成功登陆科创板,昆船智能也成功登陆创业板,海康机器人、极智嘉、北自科技、普罗格、凯乐士都走在上市的路上。
资本趋于冷静融资难、价格战不断盈利难、技术创新也难,在此背景下,寻求更多资以及金拓宽的应用边界和技术革新成为海康、快仓们的新议题。
海康机器人谋求上市
众所周知,海康机器人是安防巨头海康威视旗下的公司,是面向全球的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海康机器人短短几年时间就挤进移动机器人头部阵营。
今年3月,海康机器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上市目标指向了产能和产品线的充分扩容,以及流动资金的补充。
海康机器人招股书披露,本次IPO,公司拟募资60亿元,用于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新一代移动机器人平台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新一代机器视觉感知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软件平台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产能方面,海康机器人已经拥有较高的产能水平,继续扩充产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末,海康机器人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4.39%、88.24%,两者均未达到满产水平。
产品方面,海康机器人拥有潜伏、移/重载、叉取、料箱四大硬件产品线,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垂直市场对移动机器人的多元化、碎片化、精细化需求。此次上市之后,这个情况将发生改变,新的移动机器人产品和软件平台,有望进一步打开细分垂直市场,增强行业影响力。
据了解,海康机器人业务重点覆盖汽车、新能源、3C电子、医药医疗、电商零售等行业客户。截至2022年10月中旬,海康机器人AMR业务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500家。
资金方面,海康机器人业绩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现并不理想,上市是短时间内可筹集到巨额资金最直接的方式。
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海康机器人分别实现营收9.4亿元、15.2亿元、27.7亿元、28.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548万元、6510万元、4.8亿元、4.3亿元。同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827.09万元、10,280.55万元、-32516.58万元和-39801.85万元。
当下,移动机器人厂商共同面临技术创新、交付难回款难、现金流紧张等挑战和困难,如若海康机器人成功上市,做精做深机器人业务,拓宽多元服务场景,提高自我造血的能力,有望实现可持续增长。
快仓发力技术、场景
在海康机器人寻求上市之际,另一行业佼佼者快仓不留余力的夯实场景和技术护城河,试图通过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来解决内忧外患。
作为移动机器人创业企业中的领导者,快仓这些年的表现亦可圈可点。据悉,快仓已服务过全球20多个国家50多个行业近1000家企业,每年保持200%~300%的业务规模增长速度,累计销量超过2.2万台。
快仓取得如此亮眼成绩离不开技术力和产品力,即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以及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在技术创新方面,产品迭代和升级的根本是技术创新,从移动机器人产品升级和迭代,可以窥见快仓技术创新的优势。
据了解,2020年,快仓全球首创重新定义箱式拣选的QuickBin;2021年,快仓QuickBin升级到2.0版;2022年12月,快仓重磅发布箱式吸盘机器人……由此可见,快仓一直走在技术创新的路上。
一来,快仓将自动导引车(AGV)迭代为高度智能化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拓宽了产品智能化边界。二来,快仓移动机器人(QuickBin)存储率、效率、兼容性等关键指标的提升,依赖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三来,快仓全球研发人员数量超400人,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丰富经验,其技术实力不言而喻。
过去几年,移动机器人智能水平遭质疑,各大移动机器人企业围绕“数智化”革新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时至今日,移动机器人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高精度化,成为外界评判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快仓雄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俨然明晃晃的实力象征。
在场景应用方面,强大而庞大的产品阵营帮助快仓解锁许多制造业细分行业,提高了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快仓以电商场景起家又延伸至流通、制造等领域,已在细分领域多点开花。据官方数据,快仓来自制造场景的订单已占快仓业务规模的40%以上,电商、物流等行业的订单量也非常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快仓提出新的战略方向,即两个“双轮驱动”:流通和制造,国内和海外,在场景应用和市场拓展方面同时按下加速键。技术创新、场景拓展双管齐下,有利于在移动机器人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份额,巩固快仓的市场地位。
主战场“切换”海外
过去一年,快仓、海康、优艾智合、国自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劢微机器人、迦智科技、仙工智能等越来越多移动机器人布局海外市场,使得“出海”成为2022年移动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2023年,各大海外会展上快仓、海康、极智嘉等头部机器人厂商携新品亮相,再次点燃了出海的热度。据了解,北美最大的年度物流展ProMAT、美国Manifest物流技术展、法国国际运输物流展SILT、英国物流展IntraLogisteX、日本关西物流展等展会上均出现了国产移动机器人的身影。
毫无疑问,出海已经成为国内移动机器人厂商新的发展路线,也是新的主战场。
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海外移动机器人需求旺盛,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根据CMR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22年中国AGV/AMR企业海外销售规模为36亿元,同比增长44%。
对于移动机器人企业来说,海外移动机器人产品售价高于国内售价,企业能够获取更高的毛利率。据了解,部分企业如极智嘉、快仓智能、牧星智能、海柔创新,未来机器人、炬星科技海外订单占比已接近甚至超过50%。
另一方面,和美国移动机器人产品相比国产移动机器人产品有明显的高性价比优势,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快仓、极智嘉等厂商积极推行“本地化”战略,开设海外服务办事处、构建海外服务网络,彰显中国移动机器人竞争力。
截至目前,Quicktron快仓在全球已有10个销售和服务办事处,服务全球30多个国家1000多家企业,德国、英国、西班牙、美国、日本、新加坡等重点区域成立分公司。无独有偶,极智嘉在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销售、运营和服务能力,服务全球客户超500家。
可以预计,随着移动机器人出海进程的加速,国内移动机器人厂商之间的竞争将从单一的技术、产品、场景比拼,转变成全球化的供应能力和服务能力的较量,届时综合实力较差的尾部玩家将会被淘汰,“强者恒强”的态势愈发明显,最终呈现头部玩家“集权”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