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这一股风,还没完全吹透,但是一些司机已经开始有隐忧了。也不怪他们有这种想法,实在是人工智能更新的速度太快。
4月13日,滴滴自动驾驶在上海举办开放日活动,首款自动驾驶概念车亮相,量产车型计划在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从某种概念上来说,或许留给人工网约车司机的时间,只有两年了。这对司机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恐慌。
这两年网约车的发展增速放缓,尽管大街上高德、滴滴、滴答、一喂出行等都呼啸而过,但是一点没让人感受到这个行业还有更多的生机。这一点让资本略有恐慌,生怕没人来开车,他们没得赚钱了。
权益之下,开始了新的幺蛾子,一方面主张抽成透明化,发出行业联合声明,提高司机待遇,来留住司机。另一方面加紧智能化的研究,加快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落地速度,并且使之更为人性化。
从时间上来说,滴滴研究自动驾驶,已经有年头了,而且积累深厚。虽然目前只是在小范围内试点,然而从来没有出现过交通事故。
这个数据真假咱有待考证,但是透露出的信号真的让司机心里一震。这摆明了就是自动驾驶规模化的预兆,加上今天的重锤,关于无人驾驶的一天的工作内容都出来了,这宣传和造势,让司机不慌都不行。
那么,人力被取代后,这么多司机,该去哪里呢?
科技的迭代,带来的就是人力的淘汰,历史上几次科技革命都是如此,行业的发展更是。前几年的网约车淘汰出租车,现在出租车虽然规模依然庞大,但是深陷转型困难的境况。
现在网约车司机面临被淘汰的艰难,当自动驾驶彻底落地的那一刻,人力就远不值钱了。现在抱怨的抽成高、待遇差、内卷严重,到时候或许都得翻倍。
滴滴作为网约车行业内的领头羊,很多时候都被看做是风向标,当“小桔科技”真的变成现实,那么滴滴就实现了规模化的科学管理,从理论上来说,这一点是可行的。
其他平台或许没有这样的财力,短时间内能成为司机的避风港,但是长期下来,行业的不平衡性必然加剧,等待司机的不知道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