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进行骨盆骨折复位手术时的场景。
在近日召开的2023积水潭骨科新进展论坛上,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就“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技术成果”签署转化协议,总金额达1亿元。
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团队依托医工企模式,历经十年完成研发转化的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率先实现骨盆骨折手术临床
应用。通过术前自动手术规划、术中3D实时导航可视化、力位协同机器人精准操作,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可实现手术精准、微创、低辐射,是医生的“超级助手”。
据介绍,骨盆手术是目前所有骨折手术中致死致残率最高、公认操作难度最大的手术,治疗手段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第一个过程是“复位”,即把骨折的骨盆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但由于骨盆周围有很多重要的器官和血管,在做大切口时对患者损伤极大。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手术治疗效果,2014年起,吴新宝带领团队依托医工交叉创新经验,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密合作,制定了骨折复位机器人智能规划与自动控制研究方案,逐步攻克了三维实时配准、自动复位规划、机器人智能复位控制等核心技术,开发出全球首个能够实现骨盆骨折复位的手术机器人。
2017年,吴新宝团队与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5年来,历经3代样机迭代,数百次验证优化,终于在2021年通过医疗器械产品检测,同年在积水潭医院完成30例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科研临床试验,闭合复位优良率高达96.7%。
2022年,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入选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并在全国6家医院开始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今年年初已完成全部注册临床试验病例入组。
2022年,一位92岁的老人不慎骨盆骨折,可老人的身体难以承受传统的骨盆开放手术。吴新宝团队决定使用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为老人实施微创手术。术后,老人很快借助辅助装置开始下地行走训练,拍片显示骨折复位非常好。
这位92岁的老人是吴新宝团队成功开展机器人微创复位治疗中年龄最大的患者。在临床研究中,吴新宝团队对多名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成功实施了机器人手术治疗。
吴新宝表示,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产业化与临床应用的推广,将会使更多创伤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更好的微创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同时,还能极大降低手术耗材费用,降低治疗费用。
“未来,积水潭医院会充分发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在更大范围内应用推广‘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先进术式,在复杂骨折微创治疗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并最终惠及患者,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和康复。”吴新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