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0日讯(记者杨枫通讯员李季)研发面向武昌区师生学习、教研及各学科教育教学竞赛的专业服务平台;创建星级智慧校园,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试点研究,探索基于数据驱动的课堂教学新样态;鼓励各校建设个性化的创客空间,鼓励学科间的跨界与融合……4月10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昌区教育局获悉,该区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动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形成人工智能核心素养创新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武昌区教育数字化展示活动现场。记者杨枫摄
在4月7日举行的武昌区教育数字化展示活动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启动大会上,多位武昌教师展示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课堂内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
珞珈山小学的桂琼老师带来的《创意广告》说课将翻转课堂2.0和steam学习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实现了跨学科
应用。
武昌区教育数字化展示活动现场。记者杨枫摄
四十五中学的叶蓓老师展示了伴随式智能终端设备支持下的常态化课堂实况,展示了大数据时代的教学新样态。在展示课《直接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叶蓓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设计,把导学、微课、课前检测等上传到智慧课堂平台上,学生使用PAD等智能终端,完成预习和课前检测。在课中,教师根据系统生成的课前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学生以自主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记者看到,在课堂中,后台数据可生成和展示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师生们就此进行讨论和学习。课后,学生们可以用智能终端给电子白板发送弹幕,教师对弹幕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再进行巩固讲解,随后根据学生当堂或课后测试,推送个性化作业,精准把握学习薄弱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武昌区教育数字化展示活动现场。记者杨枫摄
中华路小学的郭晶晶老师则让人工
智能机器人成为学生们的“小老师”,带来了数学与人工智能融合课《二分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分类、推理思维,更在孩子心中种下了AI思维的种子。水果湖第二小学的师生们表演的情景剧《小智小慧家的AI生活》,再现孩子们在人工智能课堂上的学习场景和在生活中应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场景,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新理念。
在会上,三道街小学作为武昌区信息技术和学校管理深度结合的典型代表,全面呈现了学校如何将教育数字化融入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培养、课堂改革、教师评价、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和教学管理全过程。
记者获悉,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实践,助力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武昌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有编程教室、3D建模教室、人工智能教室、
机器人教室、开源硬件教室、3D打印教室、无人机航模教室、木工创意教室、陶艺教室、烹饪创意教室、模拟飞行教室、微
视频制作教室、VR/AR教室等百余间创客教室,并组建了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武昌区目前有30所学校建成标准人工智能实验室。
除此之外,武昌区目前有已授牌的“四星智慧”校园14所,占武昌区学校的20.58%。正在建设拟创建的四星级智慧校园24所,以上38所星级智慧校园的学校将占武昌区学校的55.88%。武昌区还打造了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于武昌区10万多师生,自2021年初正式启用以来已承接三十余次竞赛和教学交流展示活动,现已汇聚武昌区优秀教育资源近1723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