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许伟华教授的支持下,襄阳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襄阳地区首例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
相较于传统手术,机器人手术过程更加精准快捷,软组织创伤更小,患者术后体验更好、功能恢复更快,其精准化和智能化的特点更是代表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辅助让手术更精准
86岁的杨奶奶因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生活能力严重下降,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骨三科主任王邦军带领团队在全面评估其病情并取得其同意后,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伟华教授,于3月26日为其实施襄阳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杨奶奶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恢复良好,其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机器人辅助手术。通讯员供图
术前,由手术团队联合临床工程师对患者下肢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借此模拟截骨和假体安装效果,制定出最个性精准的手术方案。而在术中实际操作时,计算机控制平台会根据术前制定的方案确定截骨锯片的运动范围,自动调整机械臂末端摆锯位置和角度,使截骨锯片自动对齐术前规划的截骨平面,由术者轻推机械臂完成截骨操作。
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能在术中实时为术者提供股骨和胫骨的相对位置、内外侧屈伸间隙等关键数据,让手术过程数据化、可视化。同时,与手术医生相比,机器人不会疲劳、操作不会变形,能有效保证截骨操作的精准性和稳定性,且摆锯运动范围被限制在安全边界线内,能有效保护侧副韧带、血管等重要软组织,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改善患者术后体验
在传统手术中,截骨操作完成后,对于屈伸间隙平衡和内外侧韧带张力的判断通常依赖于术者的个人经验,在需要进行调整时,软组织松解是经常使用的方法。而在机器人手术中,下肢对线、屈伸间隙和膝关节内外侧松弛度等均被量化为具体数据,术者可根据借此实时对截骨操作进行微调,最大程度的通过准确的截骨实现屈伸间隙平衡和适当的内外侧韧带张力,从而减少对软组织松解的需要,减轻软组织损伤。
此外,由于机器人手术更好的保留了关节周围软组织包膜,且无需行胫骨前脱位,降低了股四头肌肌腱、髌腱和腘窝周围软组织损伤的风险,有助于减轻术后局部炎症反应,减轻膝关节肿胀和疼痛,患者术后体验更好,功能恢复更快。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开展,是襄阳市中心医院积极探索临床新路径、创新开拓精准医疗新思路、迈向智能医学新阶段的标志。“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业务,才能更好地造福患者。”王邦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