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张峥
“你是否幻想过一位忠实的‘仆从’照顾你的起居生活——从烹饪美食、清扫房间,到心情低落时陪你聊天,甚至危急时救你于水火而永远不知疲倦、任劳任怨,就像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R2一样,憨态可掬,惹人喜爱。”“95后”高校教师小徐每当和朋友聊起这一话题时,总是滔滔不绝,心驰神往。
“懒人经济”下服务机器人加速崛起,四成“90后”用机器人做家务
近几年来,智能家居因能提供给消费者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的生活空间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几乎在一二线城市的每个家庭,都能找到一两款智能家居产品。把家务活交给机器人正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会了“智能犯懒”。
“手机下单点外卖,送餐上门;买台洗碗机,自动洗碗不伤手;打开扫地机器人,把地拖得干干净净;想听音乐呼叫一声智能音响,美妙的音乐就会响起,我太享受这样的智能生活了。”刚参加工作两年的25岁北京女孩小宋,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的确,“懒人经济”开始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流行开来。成长于信息时代,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消费习惯已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迈进。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消费更加智能化、个性化、趣味化,解放双手,过更有意义、更有滋味的生活成为他们的共识。
天猫数据显示,近3年来,家务清洁类机器人普及率最高,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按摩机器人销量排名天猫机器人品类总销量前三。再以最近几年天猫“618”的销售数据显示,智能安防品类及智能家居品类增速强劲,其中“90后”占比超过四成。
扫地机器人负责清洁地面,擦窗机器人可高空擦窗,空气净化机器人可移动净化空气,按摩机器人可以按摩捶背,炒菜机器人可担当大厨,教育机器人可以做育儿帮手,翻译机器人可以充当翻译官……如今,虽然机器人还未无所不能,但家庭生活中已“无处不在”。表面上看是在犯懒,但实际上年轻人选择用科技解放双手,他们崇尚的是“精心做饭,智能洗碗”“精心旅行,智能看家”。
从家务劳动到教育孩子再到老人陪伴服务机器人“无孔不入”
如今,“懒人经济”正越来越向“智慧懒”“高级懒”发展,在扫地机器人等家务机器人之后,教育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等多种产品陆续推出。产品“智慧程度”不断升级,符合新时代消费需求的好产品也在不断涌现,这更加速了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崛起。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41%。机器人产业也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新冠疫情期间,除了医药医疗产品销量暴增,成为人们居家隔离、防护必备品之外,随着“宅家”时间的增长,人们对个人、家庭卫生、清洁消毒等也越来越重视。据京东报告,2020年疫情期间扫地机器人销量暴增60%。智能清洁家电也受到消费者前所未有的追捧。
随着孩子网课时间的增多,教育机器人也备受家长的欢迎。而陪伴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让智能家居更聪明,而不仅是简单的声控、远程遥控。通过人工智能语音等关键技术,为场景联动增添人性化,极具温度,智能家居不再只是冷冰冰的设备联动反应。
老龄化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我国会在2025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具备情感陪伴、健康监测、紧急救护等功能的机器人将成为热点产品。
花样娱乐、智能陪伴、健康管理,不同年龄段消费者诉求不一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302.6亿元,预计2023年有望突破600亿元。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家庭服务机器人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比超六成,并率先实现产业化的细分领域。
目前,以扫地机器人、智能健身屏为代表的功能型智能机器人的购置率最高。这类家用机器人发展起步最早、产业化程度最为成熟。紧随其后的是以聊天互动、逗乐陪伴为亮点的娱乐陪伴型智能机器人。护理型、教育型机器人购置率虽远低于功能型机器人,但受老龄化加剧、年轻父母对智能启蒙教育及场景式陪伴需求提升等影响,这些类型机器人将孕育巨大的市场机遇。
消费者对机器人需求整体趋势一致,中青年人群细分差异明显。机器人的实际底层价值为满足用户需求,从未来需求趋势来看,生活助理型机器人仍是第一高频需求。
然而,中青年人群处在不同年龄段呈现的细分需求差异较大。“95后”“Z世代”首选娱乐服务型机器人,期待语音互动、讲笑话、聊天的花样陪伴;“90后”新晋父母看重教育型机器人,家有幼龄儿童催生智能陪伴与教学的需求;“85后”作为家庭中流砥柱对健康的高度关注触发对健康生活管理型机器人的强烈需求。
产品安全性是消费者购买机器人的首要考虑因素,年轻群体尤为关注。消费者在选购机器人时,首要考虑因素是产品安全性,其次是售后服务及产品稳定性。此外,他们对机器人的品牌口碑和评价、产品外观也有较高的关注度。在产品外观上,他们希望可根据个人喜好定制,或者设计成卡通动漫的造型,兼具科技先进及可爱有趣的风格。
机器人作为新生事物,其普及程度还较低,尚未出现家喻户晓的机器人品牌。融合经典卡通动漫的超级IP机器人将有可能在年轻群体实现一个重要突破口。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