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7日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新技术的成熟和
应用为建筑业开辟了新的升级空间,发展潜力巨大。”7日获悉,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陈卫国。
陈卫国介绍,自2012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85%以上。我国建筑业发展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建造模式较为传统,能源资源消耗较大,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我国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核心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快体系化推进。
2020年住建部联合13部委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至今,推广智能建造的相关政策、市场、技术等条件已基本具备。2022年,住建部将北京、武汉等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智能建造是我国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应对当前人口红利弱化的必然选择。”陈卫国说,发展智能建造,将有力推动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减少人工投入,缓解“用工荒”,促进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他举例说,地面整平
机器人,能够达到毫米级精度,工作效率约为人工的1.5倍;外墙喷涂机器人,喷涂效率是传统人工的3~5倍,能有效代替人工作业;空中造楼机打造了一个类工厂化的施工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降低高空作业风险。
从近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陈卫国认为,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核心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政策体系引导上,需要进一步健全覆盖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层级的成套标准,建立健全智能建造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实用性;在核心能力锻造上,需要着力构建统一的智慧建造信息化协同平台,进一步提升智能建造与EPC管理的协同性;在行业生态孕育上,需要着力推进行业上下游企业深度联通,进一步强化数据共享和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应用。”陈卫国说。
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中,呼吁重点从三方面着力: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汇聚关键资源,进一步打造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