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高铁出行时,常常看到支柱林立、蜘网密布的电气设备,其专业名称叫接触网,它们向动车组输送“电力燃料”,动车组运行速度越快对接触网“健康”状态就要求越高。为了确保京沪高铁运行安全,铁路供电部门利用每天凌晨的高铁“天窗”检修时间,对接触网设备的各部技术状态参数进行测量和检查维修。
“我们的好帮手‘AI
机器人’可以提供精准的接触网图像数据,对处置安全隐患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铁路上海局徐州供电段监管工区工长吴刚介绍,AI机器人专业名称叫4C(接触网悬挂状态监测装置)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经过30余条高铁、4万余公里、11亿余零部件的数据测试、反馈、修正,形成了接触网设备缺陷大数据库,自动分析能力涵括各制式高铁2160类缺陷和514类零部件类型,分析效率达200公里/天。
中国铁路上海局徐州供电段检测分析室主任袁晨翔介绍,我们借助4C接触网检测车对接触网设备主要零部件、结构及关键位置进行全方位、高精度成像拍摄采集后,将图像数据交给“AI机器人”,便可从海量的图像数据中自动识别并汇总设备缺陷,大大提高了缺陷检出数量和速度,也使分析人员从图像筛查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关注缺陷分布规律、缺陷原因调查、缺陷整改追踪等工作。
“过去我们单纯靠双眼紧盯电脑屏幕,查找设备安全隐患,时间一长,极易导致图像分析出现遗漏。‘AI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出承力索、绝缘子、吊弦等接触网零部件的缺陷,并在图像上用方框标注出来,我们只需要对其进行审核即可,可以说是多快好省。”京沪高铁维管公司检测中心分析员窦建伟说道。
据统计,京沪高铁的4C接触网检测车每季度采集的设备图像可达300万张。以每人每天需要判定8000张图像为例,20余人加班加点需要20天才能完成。在“AI机器人”的加持下,仅需2名分析人员用时10天,便可完成对同样300万张图像的分析,效率提升了20倍。
今年春运接近尾声,铁路供电人员和“AI机器人”并肩作战,用他们的“火眼金睛”排查隐患,以科技全力保证京沪高铁供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为旅客平安、温馨、有序出行保驾护航。(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杨召奎通讯员李勇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