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越近越要胆大心细|评论无人驾驶越近越要胆大心细|评论
无人驾驶距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近了。近日,广州和北京陆续传来自动驾驶车辆运营的最新进展。
先是4月24日,小马智行宣布中标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这是国内首个颁发给自动驾驶企业的出租车经营许可。中标通知明确,允许符合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安全技术要求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出租车经营服务。这意味着自动驾驶车辆正式纳入一般车辆的运输经营与管理范畴,采用国家统一出租车规范化管理,这是自动驾驶行业推进技术商业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
接着是4月28日,北京发放无人化载人示范
应用通知书,百度、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准企业。这意味着“方向盘后无人”的自动驾驶服务在中国超大城市首次放开,对于一直受制于“安全员在主驾驶位”的自动驾驶来说,无疑是重要的突破。虽然副驾驶位仍然坐着安全员,但距离完全无人驾驶已非常接近。按照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规划,已启动车内无安全员的载人示范政策研究,未来远程安全员将在云端协助车辆实现无人化的载人运营。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彻底无人化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已近在咫尺。这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显然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因为只有实现完全无人驾驶商业化,才能体现出自动驾驶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继而建立可盈利的商业模型。
事实上,相关的自动驾驶企业已经为之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以百度为例,其无人车项目于2013年起步,至今已持续投入8年之久。有数据显示,百度每年在该项目上的投入均在百亿元以上。巨额的投资也带来技术上的回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前十创新主体专利申请量排名中,百度以3115件专利申请数量位居第一;在中国智能驾驶技术高价值专利及创新驱动力排名中,百度以93.95分排名第一。即便在全球自动驾驶企业竞争力排名中,百度也名列前茅。
不过,任何企业都要以盈利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长时间不能将技术进行商业化变现,就难以持续发展。所以,自动驾驶应该尽快商业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然而,当前的无人驾驶在技术上仍然不够完善,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人身安全事故的风险并不小。比如去年10月,小马智行的一辆完全无人驾驶测试车在美国加州发生了轻微事故,继而在美国召回了部分L4自动驾驶系统。
虽然众多企业人士认为,自动驾驶即便有一定的事故发生率,也会明显低于有人驾驶,但不能回避的事实是,一旦发生哪怕一起自动驾驶安全事故,都会引发舆论热潮。从政府管理部门到相关涉事企业,恐怕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随时可能会影响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
当然,也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裹足不前。要想发展无人驾驶技术,绝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胆大心细。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相关行业以及企业,都要把能做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不能心存侥幸心理和赌徒心理,相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风险发生。
每完成一次惊险的跳跃,都会有新的风景出现。对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来说,也是在无数次的尝试和成功后,才能迎来更广阔的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