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使得全球初步达成共识。近期,中国提交的《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为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全球的努力形成了互补性的愿景,每个国家所做出的努力都将为形成跨文化的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的国际协作贡献出独特的观点与力量,各国如何在自身经验基础上交流互鉴是未来重要的国际议题。”
近日,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专题论坛“跨文化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如是表示。
论坛上,与会中外嘉宾就如何加强人工智能治理,更好地建立跨文化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合作机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人文与社会科学部项目官洪智伟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制定了规范性全球框架,各成员国需要去确保人工智能的治理机制是包容、透明、跨专业和多边的。“包括公共机构、私营企业以及公民社会组织,我们需要让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人工智能的治理范围当中,并考虑让他们如何发挥作用,不断地去监控人工智能系统的逐步发展。”
巴西驻美国旧金山副总领事、联合国大会前和平与安全问题高级顾问尤金尼奥·巴尔加斯·加西亚认为,如何把高级别的原则转化成具体政策、具体国家的路径,在这个层面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本身并不具有约束力。“因此,我们会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全球在实施上如何协同一致。”
“我们要找到一种全球协作的方式,解决现在过于碎片化的现状。面对全球间体制上的差距,我们也要进行弥合,或者对于AI的政策制定更多视角、多边的机制道路。”尤金尼奥·巴尔加斯·加西亚表示。
对于尤金尼奥·巴尔加斯·加西亚提到的“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AI政策制订中没有参与感”,艾伦·图灵研究所道德与责任创新研究主任戴维·莱斯利表达了相似看法。
戴维·莱斯利表示,在战略层面,现有的标准仍然是由大科技公司、北方国家主导,在全球的南方国家当中,我们需要形成或建立一些共同的网络,让不同的机构能够发出声音,让有一系列的价值观是来自南方的,而不仅仅是由西方包括欧洲、美国的社会来主导这些探讨。
“另外,我们也必须要意识到子孙后代的需求。因为我们现在做出的跟人工智能相关的决策,对子孙后代的福祉是有影响的。”戴维·莱斯利指出。
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AIIG)承办,中国新闻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跨文化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专题论坛由远期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剑桥大学共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