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来自怀俄明州汉纳盆地的叶子化石,距今约5400万年,显示了昆虫的破坏。
首席研究员,怀俄明大学博士毕业生Lauren Azevedo-Schmidt说:"我们的工作弥合了那些使用化石来研究植物与昆虫在深层时间的相互作用的人和那些在现代背景下用新鲜叶子材料研究这种相互作用的人之间的差距。现代和化石记录之间昆虫损害的差异是惊人的"。
阿泽维多-施密特与怀俄明大学植物学系和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系教授埃伦-库拉诺以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助理教授艾米莉-梅内克一起进行了这项研究。
劳伦-阿泽维多施密特在怀俄明州汉纳盆地的一个约有6000万年历史的矿床中寻找植物化石。她和其他研究人员将化石叶子与现代样本进行比较,发现今天的昆虫破坏率更高。
在这项研究中,对晚白垩世至更新世时代(200万年前)带有昆虫捕食损伤的叶子化石进行了检查。然后由Azevedo-Schmidt将它们与从三个现代森林中收集的树叶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考察了昆虫造成的不同类型的损害,发现与化石记录相比,最近的所有损害都明显增加。
科学家们写道:"我们的结果表明,尽管昆虫普遍减少,但现代的植物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昆虫破坏,"他们认为这种差异可以由人类活动来解释。
尽管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昆虫对植物损害增加的确切原因,但科学家们说,气候变暖、城市化和入侵物种的引入可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人员写道:"我们假设人类影响了现代森林中的(昆虫)损害频率和多样性,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在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与这一假设相一致,2000年代初的标本馆标本比1900年代初收集的标本更有可能出现昆虫损害,这一模式与气候变暖有关。"
但气候变化并不能完全解释昆虫损害的增加,他们总结说:"这项研究表明,人类对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的影响强度并不仅仅受气候变化的控制,而是人类与陆地景观的互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