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员工上手做外观检测过去需要培训2个月,如今一天就可以熟悉操作。"在质检车间工作多年的胡师傅怎么也没想到,令人头疼的质检难题,如今被AI轻松解决。
位于苏州常熟,一家4万多平米的车间内,正进行一场不同寻常的"生产改革":一块块指甲大小的PCB电路板,在装有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摄像头下,精准快速地完成了外观检测,包括那些头发丝大小的瑕疵。
胡平华是东南相互电子的一名IT经理,用他的话说,传统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到头了。这些年,东南相互电子一直在尝试通过多种办法解决质检难题,直到在常熟政府组织的一次"智改数转"活动上,东南相互电子与百度智能云建立了合作,情况才发生一些转变。
其实在工业制造需求最旺盛的长三角地区,有过类似境遇的企业不在少数。
问题是,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对云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机器也都联网,甚至有的还搭建起自己的私有云,但把云服务的灵活性和配套性发挥出来的,让智能算法实现随取随用,真正做到"深入产业"的,还是极少数,以至于云计算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舆论中心,实际进展却十分缓慢。
背后的根本症结在于,工业制造类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不像互联网来得那般剧烈,它是重服务属性的,前期的调研、后期的跟踪和中期的交付一样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点缺陷或者短板,都可能导致项目中断、甚至流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内很多传统云应用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环境,在PMF逐渐失效的情况下,玩家也就慢慢地掉队了"。
那么,智能制造的"中国样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云呢?
01,深入产业,智能制造该这么做了
我们先从地处长三角的另外一家公司开始谈起,它和东南相互电子有些类似,都是不露声色的黑马级玩家。成立于1993年的美欣达集团,是浙江当地有名的纺织类企业,类似优衣库、江南布衣这样的一线品牌,都是它旗下印染公司的客户。
"美欣达正在进行一项‘秘密实验’。"李师傅在美欣达工作多年,据他介绍,"集团眼下在筹备打造高端印染,在这之前,需要对既有的车间生产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做一个试点工程,如果实践效果好的话,就进行规模化部署。"
和东南相互电子一样,美欣达也选择了百度智能云,理由很简单:一方面,百度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技术导向,它对技术的坚持投入,也把压强式创新刻在了百度智能云的基因里;另一方面,它的"云智一体,深入产业"战略听起来更务实,而且,它拥有的从单点场景到为企业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的全栈能力,以及在工业制造领域积累下来的大量经验,是其它玩家所不具备的。
以百度智能云开物2.0平台为例,它是百度智能云去年推出的工业互联网品牌,对比1.0版本,它除了在应用、平台、AI核心进行了迭代升级,还探索了更多重点行业,并主动把场景收窄、聚焦,放在了工业制造领域最为关心的3大模块上:质量管控、安全生产以及能耗优化。
这其实也是因扰工业制造许久、令很多"一号位"十分头大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AI、云计算是个好帮手,但最难的点在于,很多时候明明知道问题出在这里、却硬是找不到最优解或者最合适的工具。比如发生在美欣达印染车间里的场景,传统识别印染疵点十分依赖人工识别,而且印染排产也比较低效——由多个排产计划员,通过插、拔U盘的方式进行排产,但这种设计模式的问题在于,一旦排产计划发生更改、或者加塞了新的任务,效率就会立即被拉扯下来。
此时你会发现,其实智能制造最难的点,不在于能不能解决好单点问题,而在于如何把多个单点问题进行系统化集成,逐个击破,然后达整体降本增效的目的。其实这也是百度智能云开物平台的解题思路:先基于天工AIoT平台收集数据,经过飞桨进行数据标注和模型训练,最后形成各类具体的算法应用模型。
实际上,无论是美欣达,还是前面提到的东南相互电子,如果把它们正在遭遇的智能化改造痛点抽丝剥茧,你会发现,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各类教条式的方法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数字化适配方案千差万别,过去一套SOP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传统制造业需要跳出旧模式,而且越早越好。
02,国内市场,用AI实现业务增量更重要
在实地调研东南相互电子工厂期间,副总经理顾亚文曾详细梳理过企业的"上云进程":
"现在东南相互电子的所有机器设备均以联网,底层数据也已经打通,车间完成了全制程数字化。"但他同时也强调"目前只是数字化工厂建设的第一步,后面会把精力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上,比如安全生产管理、计划排产方面,运用AI人工智探索创造新增长模式。"
这背后其实是有说法的,因为就"智改数改"这件事来说,东南相互电子要走在不少同行前头,过去几年的实践,他们很清楚自己眼下缺什么、需要补什么,就如IT经理胡平华谈到的,"百度智能云的AI技术辅助机器视觉检测的方案,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
据当时的一位车间质检工人介绍,在过去,他们一直有一个难题没有得到解决,"传统PCB检测通常使用AVI机进行产品质检,容易因过于敏感出现大量过杀现象,导致大量‘假点’出现。"而且,东南相互电子的部分产品是RFPCB软硬结合板,比PCB硬板尺寸更小,缺陷识别更困难。
那么,百度智能云究竟怎么做到用AI赋能的呢?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首先,AI对检验工人多年沉淀的复核经验进行学习,形成一个与资深人员拥有相同检验质量标准的AI模型,接着,把这个AI模型装入到产线。这样一来,如果是AVI机检验完的产品,就会被AI模型自动识别和复判,短短几秒钟就能判定成品是否异常。
这也是百度智能云和其它云厂商的能力差异性所在。
因为对于制造业来说,真正的智能云,应该走到工厂一线去。
章畅海是百度智能云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他告诉新眸,"其实数字化发展这些年,在很多方面已经比较完善,甚至隐约摸到了瓶颈,这时候就需要AI智能化进场,把端到端优化做好,甚至可以向上追溯、改进原先的工艺,这也是现在百度智能云的发力点,比如在苏州地区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重点特色产业,提供了‘芯片-框架-大模型-行业应用’端到端的技术服务。"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些年国内云计算行业走了不少弯路,早前很多云厂商都在对标海外,大学产品、大搞规模,但后来的市场反馈告诉我们,这种思路是不对的。如果说过去云服务的路数是如何让客户快速获得资源,那么,现在的逻辑应该是如何让客户快速获得能力。
当然,这种顶层逻辑的思考来自于对底层需求的感知:在中国,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还有很多规模以上的中大型企业。像东南相互电子、美欣达这样的企业,国内其实不在少数,相比于简单的业务上云,他们更看中的是能不能用技术赋能业务增量,至于它叫什么云并不关键。
03,智能制造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云?
虽然都在经历着轰轰烈烈的云计算浪潮,但显然,国内外的市场走向已经发生了偏离:从市场份额、收入增速、利润规模等财务指标上来看,国内云与数字化市场的发展阶段仍处于中前期,市场规模和产业成熟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走出另外一条路,而且根据百度智能云的最新财报,也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
回到我们一开始讨论的问题上,智能制造的中国样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云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也可以换成另外一种更具体的说法:就是所谓的智能云,它究竟是锤子、还是钉子?
当然,这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往往决定了它的产品、业务以及战略属性,就以正深入产业的百度智能云来说,它其实可以理解成"钉子+锤子"组合,AI人工智能就是各类钉子,它在端到端优化上的技术优势,能很快击破工业制造过程中各个痛点,然后用开物平台这把"锤子",建立起系统性的平台,沉淀各种工业知识和服务,帮助企业从"算力"的随取随用进化到"智能"的随用随取。
和中国制造一起,云计算厂商正站在一个历史拐点。只不过,深入产业,用数赋智,这条路需要云厂商们和企业共同走完这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