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天空视角”,提高巡查精度
只需将手机连接在无人机的控制手柄上,方圆百米内的农田、道路一览无余。“我们现在所用的无人机飞行高度一般在100-200米,一次最多可飞1公里,巡查一个点位只需10—15分钟。”无人机组巡查员朱世鹏介绍道。
用无人机代替人力巡查早已不是新鲜事,从去年秋季开始,南京市就借助第三方技术团队的遥感无人机,用科技手段助推秸秆禁烧巡查工作。引入无人机巡防设备,不仅可以提高巡查效率,加大巡逻密度,还能及时发现监控区域死角内的火点和冒烟点,提升监测效果。
“从前我们巡查秸秆禁烧纯靠脚力,沿着公路一块农田一块农田的检查,一个点位有时候能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尹涛说道。自2018年参与秸秆禁烧巡查工作以来,尹涛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日复一日顶着烈日行走在田野间。“现在有了这个无人机,只需一个人花费十几分钟,就能对巡查点位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这个“新搭档”,尹涛赞不绝口。
田地“铁脚板”不松懈,合力筑牢“防火墙”
“远处有监控死角,无人机先过去看看情况。”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处的陈建威站在一块高地向远处张望。“虽然有了无人机,但是我们人力的巡查工作也不能松懈,两者相结合,才能把巡查效率发挥到最好。”
每年的9月至12月,是南京市秋冬季秸秆、垃圾禁烧重点时段,用一把火解决堆积成山的秸秆看似方便,却会带来大气污染,甚至火灾这类安全隐患。秋冬季秸秆禁烧重点时段,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处与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组成市级督查组,联合第三方无人机巡查组,对重点区域秸秆禁烧工作开展督查。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势,通过无人机快速、全面地发现巡查点位存在的问题,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并同步通知属地秸秆禁烧责任人抵达现场进行处理,最后完成处理情况的上报,做到及早发现、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准时上报。
“一方面是执法人员对村民进行劝导、教育;另一方面是无人机对火点进行录像存档,两手抓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秸秆巡查工作。”陈建威说道。
走村入户,用温度守护蓝天净土
除了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巡查工作,市生态环境局从宣传教育、财政补贴等方面为村民送上“有温度”的帮扶。
位于江宁区大庙社区的夏家村近年来未发生过一起焚烧秸秆事件,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普遍存在着村民焚烧秸秆、垃圾的现象。
“近年来,我们每年春、秋季都向村民发放‘秸秆禁烧的一封信’,并在村里悬挂宣传横幅,劝告大家不要焚烧秸秆。”大庙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同时,大庙社区还设立了“队长责任制”,即一个队长负责一个片区,社区每天召开“队长会”,队长上门向村民进行秸秆禁烧工作的宣传、教育,并派出执法人员不定期在村落中的重点管控点位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制止村中的“一把火”。“自我们的秸秆禁烧工作开展以来,村民们都很配合,现在禁止焚烧秸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大庙社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除此之外,根据《南京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实施方案(试行)》,南京对秸秆禁烧重点时段未出现卫星火点、巡查火点的涉农街道给予2元/亩的财政补助。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严密巡查管控,确保完成秋季秸秆禁烧目标任务,持续改善和提升南京环境空气质量,用行动守卫蓝天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