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平均价格抬升以及渗透率提高,让生产商们有了飞速发展。A股市场扫地机器人“双雄”科沃斯和石头科技的营业收入在2021年分别增长了80.9%和28.84%,分别达到130.86亿元和58.3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科沃斯和石头科技营收增速分别达到22.81%和14.78%。
但意外的是,科沃斯和石头科技净利润却从二季度开始出现下滑,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下滑了15.65%和15.85%。而基金也似乎正在用脚投票。根据基金披露的三季报,共有17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持有科沃斯,较上季度减少55只,合计持有股数环比减少74.88%,持股总市值环比下降86.25%;十大重仓股中持有石头科技的基金共有33只,较上季度减少38只,合计持有股数环比减少16.49%,持股总市值15.13亿元,比上季度末减少28.15亿元,环比减少65.04%。
遭遇增收不增利以及基金的集体“出逃”双重利空,A股扫地机器人“双雄”发生了什么?
销售投入增加
今年上半年,扫地机行业增长明显放缓。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国内扫地机器人零售额57.3亿元,同比增长9%,零售量201万台,同比下滑28.3%。单从线上来看,今年前8个月,扫地机器人线上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9.8%,销额同比微涨1.5%。奥维云网预计今年全年,扫地机器人的零售量为462万台,同比下滑20.2%。
今年上半年,科沃斯和石头科技都有新品发布,带动产品平均价格提升。即使上半年多数制造业企业都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但科沃斯和石头科技凭着更高售价的新品依然能保持毛利率稳定。截止三季度,科沃斯毛利率为49.74%,比去年同期略高0.25个百分点;石头科技毛利率为48.52%,比去年同期下降1.36个百分点。
在毛利率稳定基础上,科沃斯和石头科技都加大了销售费用投入。前三季度,科沃斯销售费用达28.51亿元,同比增长50.64%。其中市场宣传和广告费用的支出占比最高,达到12.18亿元,同比增长75.5%。石头科技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7.88亿元,同比增长73.78%。其中广告费为3.1亿元,同比增长更是达到161%。
显然,销售费用、广告费的增速远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长,说明科沃斯和石头科技都出现了市场投入产出效率越来越低的问题。
事实上,A股扫地机器人“双雄”的日子并没有那么好过。目前扫地机器人市场竞争者包括以科沃斯添可、追觅为首的“专业派”、以小米(1810.HK)、石头为首的“互联网派”、以美的(000333.SZ)、海尔(600690.SH)为首的“家电派”。专业派、互联网派系的扫地机器人上市公司显然较传统的小家电企业更具科技基因。另一家未上市的扫地机器人企业——云鲸则打破了扫地机器人基站只是用于充电的设计,开启了一站式清洁的先河。追觅则在马达领域研发多年,其研发的高速马达转速可达到15万转,打破了马达转速记录。
瞄准海外市场
扫地机器人“双雄”增收不增利背后除了表面的费用投入增加,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销售规模扩大不及预期。
家电做大市场往往通过两条路径,一条是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市场渗透率,以量换利润。另一种是进行产品的更新迭代,提高产品单价,这样势必会失去一部分消费群体,以价换利润。显然,如今包括科沃斯和石头科技在内的主流扫地机器人厂商都选择走了第二条路。当他们的主力型号产品售价突破4000元以后,能有多大规模的客群愿意为扫地机器人买单呢?
从奥维云网的对比数据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清洁电器线上整体零售额116.05亿元,同比增长1.16%,零售量达到929万台,均价为1250元/台,同比增长16.18%。其中,扫地机器人均价达到3135元/台,同比增长46.75%。很明显,今年上半年清洁类电器的销售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2021年,科沃斯、石头科技业绩大涨的年份,国内清洁电器全渠道零售量为2980万台,同比也仅增长了2.6%,而零售额为30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8.9%。可见,近两年扫地机器人的销量其实并不火爆。显然,扫地机器人价格带陆续上移,明显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意愿,尤其是对拓展下沉市场不利。
扫地机器人厂商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消费能力更强的海外市场。这也是近两年扫地机器人企业业绩爆发式增长的一大原因。
石头科技和追觅科技在这方面走得更远。2021年,石头科技海外收入第一次超过国内收入达到33.64亿元,同比增长达80%,对总营收的贡献达到57.6%;追觅则是绝大部分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科沃斯2021年海外收入则为47.18亿元,同比增长117%,占营业收入的36.05%。主流扫地机器人厂商中,云鲸的海外布局相对滞后。
此外,安克创新旗下扫地机器人产品主要针对海外市场,通过亚马逊等大型电商平台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安克创新智能清洁类产品收入已经出现同比下降。公司称,主要受海外市场需求放缓等影响。
总体看,扫地机器人行业目前的情况是下沉市场无力消费,海外市场也受到通胀影响需求萎缩,整个行业成长短期内压力较大。那么,高单价问题会成为行业发展阻力吗?压力之下,会不会有企业率先开打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