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拆解伊朗无人机,发现里面用的全是民用零件,技术水平不高但却让美国发现自己走错了发展路线。在近日的乌克兰战场上,乌克兰军方缴获了一架俄罗斯使用的伊朗“迁徙者-6”无人机。在经过全方位的拆解后,任谁都没想到,这架伊朗无人机使用的200多个零部件中有超过一半是美国制造,另有30%为日本制造,甚至还有一部分设备是以色列生产的。
伊朗的迁徙者-6无人机
而且和使用军规或是军民两用零件的北约无人机不同,伊朗无人机使用的零部件全是彻头彻尾的民用零件。
这意味着美国除非用物理手段将伊朗与外界隔绝,否则单靠制裁根本没有办法限制伊朗继续生产这些使用民用零件的“迁徙者-6”无人机。
迁徙者-6无人机上的以色列制造的摄像头
此外,这件事还暴露出了另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美国需要重新评估中国在无人机领域中的战争潜力。
否则一旦中美爆发军事冲突,美国很可能会面临比俄乌冲突中的乌军更严峻的无人机危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拆解了伊朗无人机后,美国人发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事实,那就是无人机已经从“高大上”的代名词变成了技术水平极低的“路边货”。
要知道仅仅是在20年前,世界上还只有美国一个国家能够稳定生产察打一体无人机。以至于美国国内一直将无人机视为美军在“技术优势论”的影响下,领先其他国家的技术优势标志之一,是“高大上”的先进技术装备。
美军在20年前大规模使用的MQ-1无人机
这种刻板印象直到中俄等国先后推出自己的国产察打一体无人机后也没有得到改变,甚至还在一部分美国国内决策层中有所加剧。
因为在他们看来,美国仍然在无人机领域中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就算其他国家搞出了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综合性能也不及美国的无人机,根本不构成威胁。
中国早期生产的翼龙-1无人机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哪怕是在无人机领域中取得神速进展的中国,也是在最近几年才刚刚在无人机技术上追平美国的。
考虑到在中国之后的俄法德等传统军事强国的无人机技术还停留在“未来可期”的PPT阶段,美国人完全有资格嘲讽其他国家的无人机。
然而问题在于,美国的“技术优势论”给予了他们决策层一个错觉,一个“只要无人机技术不行威胁就不大”的错觉。
这就导致了美国在发展无人机时,过分强调无人机的技术要“先进”,忽视了无人机“消耗品”的本质。以至于美军的无人机先进归先进,但单价成本也十分离谱。例如MQ-9无人机的采购成本高达3200万美元,比一架阿帕奇直升机还贵。
美军装备的MQ-9无人机
相比之下,追求实用主义的伊朗因为无人机技术水平本身就不高,所以在美国想办法在无人机上集成先进技术的时候,选择了抓住无人机“消耗品”的本质,利用民用电子科技高速进步的历史进程,大力发展低成本、低技术水平的无人机。
尽管这些无人机的综合性能远不及美国3200万美元一架的MQ-9无人机,但却可以满足最大限度地作战需求。在需要将无人机当做消耗品的俄乌冲突中,这种性能堪用的无人机反而可以因为不惧损失而大显身手。
伊朗的迁徙者-6无人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在无人机的发展路线上走错了路。
当然,美国担忧的并不是自己走错了路,而是走对了路的国家并不只有伊朗,还有中国。
要知道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工业国,像组成“迁徙者-6”无人机的200多个零部件,中国一年不知道能生产多少个。
这意味着,一旦中美爆发军事冲突,而中国选择工业实力全开,批量生产同类型无人机。那美国很可能会在战场上面临比俄乌冲突多出十倍甚至是百倍数量廉价察打一体无人机。
而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只生产和“迁徙者-6”同类型的廉价无人机的情况下。要知道中国的无人机技术水平已经追平美国了,这意味着中国完全有能力生产比伊朗无人机性能更好、作战效率更高的高性能无人机。
中国的翼龙-2无人机技术水平与MQ-9相近,但成本更低
可以说,此次乌克兰拆解伊朗无人机无疑给美国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在无人机已经成为战场消耗品的当下,国内工业体系逐渐走向没落,同时供应链问题愈发严峻的美国,已经逐渐失去与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展开较量的资格。
尽管美国还可以抱着“技术优势论”为自己辩护,但当两国关系真的恶化到兵戎相对的时候,美国很可能会在无人机领域的对抗中,体会到二战德国面对T-34时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