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底A轮融资完成后至今,深透医疗搭建了销售团队,加速医疗影像AI产品SubtlePET、SubtleMR的商业化,2022年全年订单额接近亿元。深透医疗创始人宫恩浩博士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收入约八成来自海外市场订阅制、按例付费,产品和模式得到验证后,正积极拓展国内医院、影像中心及体检中心,主要通过SaaS订阅、软件授权模式合作,也在试点探索“按例付费”模式。
围绕降本增效,拓展产品矩阵
在患者集中的公立医院,排队进行MRI、PET-CT等影像检查是常态。提高检查效率,进一步释放大型医疗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效能,一方面将节省患者时间,另一方面也会为医院带去更高收益。围绕为医疗机构降本增效这一目标,在影像采集环节,深透医疗通过AI技术,研发了SubtleMR、SubtlePET、SubtleGAD等医学影像增强产品矩阵。具体而言:
SubtleMR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优化数据重建成像过程,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令MRI检查实现4-10倍加速;与初代SubtleMR相比,新版本可增强人体各个部位的MRI图像。SubtlePET则可以将原本PET-CT扫描时间缩短2-4倍。目前,这两款产品均已获得美国FDA、欧洲CE及中国NMPA的注册证。
应用SubtleMR前后的MRI图像对比
深透医疗第三款产品是造影剂相关应用SubtleGAD,主要解决MRI检测过程中重金属钆沉积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仅需要10%剂量的造影剂,就能达到同样的增强成像效果,”宫恩浩介绍道。此外,深透医疗的产品线还包括:影像生成加速产品SubtleSynth、术中实时影像增强产品SubtleIR,以及优化显影流程的SubtleQC。
对于产品矩阵拓展的逻辑,宫恩浩表示主要是两个维度:一是将AI技术延伸至更多检查类型。在医学影像中,MRI、PET-CT占据了约1/4的体量,另外还有CT、SPECT、X光、超声等医学影像检查,也意味着还有3-4倍左右的可拓展空间。二是从医学影像检查的流程角度,往上游延伸做调度与工作流应用,往下游延展做质量控制、定量化分析等应用。
在与硬件设备、PACS系统兼容性方面,深透医疗软件产品能够兼容西门子、GE等各品牌的设备型号及不同序列;工作流程方面,相关软件可部署于扫描设备与PACS系统之间,完成图像增强处理后,将图像发送至PACS系统,供医生阅片。
为了巩固在医疗影像图像增强领域的先发优势,深透医疗从2017年起布局了超过20项国际专利。该公司的技术最早出自斯坦福大学实验室,据了解,2017年创立初期深透医疗已与斯坦福大学达成协议,获得创始人宫恩浩博士所在实验室多年研发技术、专利与数据的独家授权。
商业化:9个月进入国内百家医院
根据国内需求,深透医疗进行了产品国产化、升级。2022年3月,国产化软件SupMR、SupPET在中国获批拿证后,通过直销、与区域经销商、友商的经销网络合作,9个月间进入瑞金医院、天坛医院、长海医院、朝阳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在内的百家医院和影像中心;在体检集团、影像中心方面,与美年大健康、一脉阳光、全景医疗等渠道实现临床落地。
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半数影像检查由第三方影像中心提供服务,行业集中度较高。深透医疗与美国最大的影像中心联盟RadNet、影像医生联盟Radiology Partner、医生集团Kaiser;欧洲第三方检验机构Affidea等合作。据公司披露,海外市场上,深透医疗已在超400家影像服务联盟和企业部署。
2022年,深透医疗全年订单额接近亿元规模;与2021年Q4相比,全球临床服务业务量实现了5倍增长。据了解,完成本轮融资后,公司将进一步建设市场销售及部署团队,加快软件解决方案的推广。
“之前会有人认为获批拿证是终点,但事实上,拿证只是一个起点。2020年A轮融资完成后,我们搭建了专门的销售团队,来探讨到底谁才是目标客户、该怎么卖。”宫恩浩介绍,之所以可以快速落地,拿到近亿元规模订单,一方面是商业模式比较清晰、团队执行力强;另一方面,医院等机构要寻找的是准确度、稳定性都有保障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而非简单购买一款软件,深透医疗开展的多中心临床验证、发表的学术论文正是一种证明。
另外,深透医疗也在拓展与药企之间的合作,其中与拜耳合作开展“造影剂+AI”的联用研究,以通过更低剂量的造影剂,实现更高质量的显像效果。在针对肿瘤、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新药研发中,深透医疗通过加速影像诊断的速度、提升质量,以助力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未来还将探索基于影像的、新药治疗效果预测等服务。
自2016年前后至今,医疗影像AI行业历经起伏。2020年至2022年9月,国内已经有三十余款医学影像AI产品取得医疗器械三类证、获批上市;当前市场上对于企业能否跑通商业模式、及自身盈利能力极为看重。据《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1-2022)》调研数据,在国内,医学影像设备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赋能已经成为常态,2022年MRI设备的AI渗透率约7%,预计2030年将超过40%,仍有巨大的待开拓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