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会上,专注于智能配送机器人的普渡科技便展现了旗下智能送餐机器人“欢乐送”、高端送餐机器人“贝拉”、配送迎宾二合一机器人“葫芦”、楼宇配送机器人“闪电匣”以及商用清洁机器人“CC1”等产品。
“普渡机器人广泛应用在餐饮、酒店、商场等领域。我们研发的送餐机器人助力餐饮行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机器辅助人工,降本增效。我们这次亮相的产品也在功能、性能、设计与人机交互方面皆进行了针对性地升级和创新。”普渡科技现场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道。
“避障和运动规划上得到突破性升级,机器人在送餐途中不会与附近的人或物发生碰撞,环境更复杂的高动态场所也能灵活穿梭,同时还能规划出最短路线,将物品更快、更安全地送到用户手中。”随着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看到机器人们绕过一个个障碍物,穿梭在展厅内。
不过,虽然在疫情的催化下,商用服务机器人因可实现“无接触”而一度受到市场追捧,但今年业内融资却遇冷。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服务机器人赛道相关融资数量仅17起,不及去年的一个季度的融资数量。
疫情催化下的商用服务机器人
普渡科技成立于2016年,专攻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在餐饮机器人领域具备一定优势。经过经过六年的发展,普渡科技在全球建设了数百个服务网点,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货量超53000台,是服务机器人行业较头部的企业。
疫情发生后,“无接触”需求旺盛,普渡科技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先后斩获多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7月以来,普渡科技连续完成B轮和C轮融资,累计达12亿元,投资方包括美团、红杉中国、腾讯等。其中在2021年5月和9月完成的C1轮和C2轮融资,共高达10亿元,普渡科技成为C轮融资最多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
普渡科技CEO张涛此前在内部信中指出,商用机器人行业自2016年左右萌芽,经历了2016至2019年的PMF验证,至2020年之后迎来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今年会出现近十家销售额介于1亿-10亿元的第一梯队公司,和销售额介于2000万-1亿元的数十家第二梯队的公司,整个行业的销售额近年内保持了年均数倍的高增长。同时,在资本的加持下,商用机器人行业的公司的估值也水涨船高,出现了多家估值介于10亿美金-20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
但看似欣欣向荣的行业在今年却遭遇冰点。今年7月份,普渡科技爆出大规模裁员消息,在社交平台脉脉上甚至一度传出裁员幅度高达80%,随后张涛在内部信内确认裁员,但未透露裁员数量,同期国内其他头部玩家也陆续爆出裁员消息。
“不止普渡科技,我们公司也裁员了,各部门裁了一半,其中销售和技术部门是重灾区,裁员比例达80%。”就职于某服务机器人公司的小王(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劣势是回本周期慢,且覆盖的市场一定要大,不大就没有意义。现在的销售模式就是出售或者年租,简单粗暴。但问题是这种机器复购率不高,要不停地开发新客户。疫情之下餐饮不好做,我们也不好做,(餐饮)亏钱的情况下让老板下决心增加一笔支出,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痛快了;其次也并不是所有的场地都合适,一般会更加适用于酒楼、大的餐饮场所,火锅店就非常合适,开拓得比较好。”小王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用服务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增速放缓与餐饮、酒店等主要应用场景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相关,作为市场大客户的连锁型餐饮、酒店机构业绩出现了波动,商用服务机器人产品在整个餐饮、酒店场景的渗透率也有待提升。
“目前几乎所有行业头部玩家都进行了较大规模裁员,这主要与该领域企业经历融资热潮后,草率扩大销售团队规模,甚至争相进入尚未成熟的四五线城市相关,这并没有带来客户与销量的明显增多,却带来了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匹配的高昂人力、仓储等成本负担。除此,整个行业在上一阶段以价换量做高资本市场估值的‘内卷’打法,并不符合硬件的商业逻辑,这既伤害了市场,也影响了企业盈利,现在行业则是相对回归了理性。”江瀚指出。
除了行业裁员,今年资本似乎也不再青睐此赛道了。裁员消息曝出后,张涛在内部信中直言“融资难”。年初至今,普渡科技还未公开新一轮的融资消息,与去年连续两轮融资共获10亿元相比,显得冷清。此外,截至今年10月底,服务机器人赛道相关融资数量仅17起,不及去年的一个季度的融资数量。
如何解决盈利难
张涛在内部信中坦言,商用机器人行业还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灵魂问题,那就是全行业几乎都未实现盈利:靠经营主业赚钱,是商业的本质,因此从商业本质的角度讲,截至目前整个商用机器人行业都还未达及格线。
“在资本行情好的时候,商用机器人公司还不赚钱这个问题是被掩盖了的,但是自去年底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急转直下,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战争、疫情、宏观经济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前的资本市场可能正处于几十年一遇的低谷,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今年国内的股权融资笔数和金额呈断崖式下跌。”张涛表示,“很早就深深地体会到,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凛冬”。
对于商用服务机器人盈利难的问题,洛克资本投研部董事总经理李音临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一个是成本问题,目前行业内企业的模式主要是采购原材料后生产加工,原材料是其必要的成本。但是,由于行业尚处培育期,目前产业链下游的产品售价并不能随意的涨价,“太贵客户就不接受了。但是,机器人的原材料主要是各类金属、电子元器件和相应辅料,过去两年这些材料基本上涨幅百分之五六十,甚至翻倍的都有。如果原材料涨价,下游产品又不提价,对于利润的伤害就比较大。”
李音临续指,机器人行业每年的研发费用一分也少不了。以上市公司机器人为例,2020年至今,该企业每年研发费用的刚性支出高达3至4亿。但今年一季度,其收入仅比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不到5%,研发费用增长却超过30%。这样一来,收入提升有限,原材料和研发成本却飙涨50%以上,那全行业当然很难实现盈利。
李音临也认为,机器人行业并非没有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在他看来,普渡科技称得上是特例,因为其所在的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现阶段,仍有一些盈利情况不错的企业,“To G模式下,像政府管理的广场、体育场等大型场地,普渡转型做清洁机器人,还是能有订单保证的。”
在本届高交会上,普渡科技也展示了商用清洁机器人“CC1”,主打“一台机器满足所有需求,集扫地、洗地、吸尘、尘推于一体”,本报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有不少参展观众上前了解询问。
拓展海外业务
《华夏时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海外业务目前是盈利的。”小王表示。
“海外市场是我们公司目前重点的发展方向。”高交会现场,普渡科技方面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普渡科技的产品已经出口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布局北美、欧洲、东亚、中东和拉美市场。
对此江瀚指出,“在目前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在产品技术、供应链能力方面都还是体现出了优势,出货量也是领先的。海外成熟市场规模相对更大,相较价格更看重产品力本身。”
除了拓展市场空间,江瀚也表示,行业的竞争本质是产品技术能力,渠道能力,供应链能力的竞争。在产品研发方面,既需要企业不断在技术、设计方面去尝试引领创新,提升在定位导航、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研发与落地能力,积累专利,也需要充分消化理解市场的下一阶段痛点。企业还要不断扎实供应链能力,如果产品力与供应链能力进一步提升,商用服务机器人实际应用中与人力直接成本相比的优势会更大。在渠道方面,目前应降低直销规模,发掘客户资源丰富的渠道商。
长远来看,李音临表示仍然看好机器人赛道。“但是我们要细分,弄清机器人的本质和用途是什么。‘企业生产出的机器人产品或服务能替代掉重复性劳动’,如果这一点被证伪的话,就不值得看好。”
李音临以硅谷一家机器人企业的产品为例,他指出,该企业算法可以认知为是一个类机器人,它能够根据人的需求进行编程,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程序员。“所以说,这种机器人是我们肯定会愿意投的,因为他的下游是真真实实能取代一些重复性的人力劳动。因此,建议机器人企业在转型和探索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其产品和服务上在本质上能否真实取代人力。”
事实上,张涛此前也强调企业要回归商业本质。他坦言,“过去公司做的经营管理决策肯定有不好的地方,我和公司管理团队做了深刻复盘。复盘之后,我们把公司未来半年的经营目标做了调整:回归商业本质,提升经营效率,争做第一家实现盈利的商用机器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