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手术机器人赛道,细化可分为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及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其中,在国内外,腔镜手术机器人赛道因适应证广泛、市场认可度高发展最为迅速,也是商业化最成功的一类手术机器人。
在腔镜手术机器人赛道上,进口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总装机量接近300台,总手术量超过32万台,牢牢占据腔镜赛道第一把交椅,直觉外科凭借持有的4000余项专利,彻底垄断了手术机器人市场,几乎覆盖现有同类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所有技术保护点,为达芬奇筑起护城河,至今无法被超越。而其成功的市场教育也率先培养了医生的机器人手术操作习惯,流畅精准的手术体验感深得三甲医院头部主任的青睐,以上优势均为后续追赶的国产企业设定了更高的技术壁垒和挑战门槛,因为国产企业除了在技术上硬碰硬外,还需挑战达芬奇的转换成本,来获得医生的信任。目前本土玩家则有威高、微创、康多、精锋、术锐等厂商在跟进。
大型腔镜手术机器人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腔镜手术的诸多痛点,但另一方面其价格昂贵、系统封闭,只在大三甲医院的头部大主任中得到应用,覆盖面非常窄(<0.5%),无论对医生还是患者来说,可及性都非常低,对腔镜手术的进步和先进术式的推动十分有限。
近期,36氪接触到的人冠医疗(江苏人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冠医疗”),选择了另外一条差异化道路,布局能够在广大基层市场商业化普及的小型化、轻量化、便携化的协作式腔镜手术机器人。
人冠医疗成立于2018年1月,打造的是床旁协作便携式手术机器人系列(简称“床旁机器人”),研发方向是对所有传统腔镜手术进行机器人化和智能化的升级,并对大型腔镜手术机器人形成差异化补充,最终提高所有腔镜手术的普及率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渗透率。
创立之初,人冠医疗团队看到的行业痛点是,“手术机器人代表了国内科技创新的进步,其智能化和精准化的系统功能在解决临床诊疗技术难题和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两个方面展现了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上应当发挥更大作用,但现状却是,面对国内2000万例患者、14000家能够开展腹腔镜手术的二三级公立医院、60000间腔镜手术室、100万名外科手术医生,大型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仅仅不到0.5%,那么剩余99.5%的市场该如何覆盖。”人冠医疗CEO曹彬博士告诉36氪。
于是,公司便想研发一款更符合临床真实需求和中国国情的腔镜手术辅助系统,从技术路线和工作机理方面,人冠医疗另辟蹊径,研发的床旁机器人采用模块化结构:第一个是操作模块,根据版本不同(基础版&升级版),包含全角度操作臂或全开放式主从操作臂及配套微手术器械;第二个是视觉模块,包含智能持镜臂、智能气体控制系统及配套耗材;第三个是AI模块,包含规划导航评估软件。三大模块即可组合形成功能强大的手术机器人系统,也可独立配合传统腔镜手术器械和设备使用,应用形式灵活、通用性极强。整个系统操作非常直观,腔镜手术医生几乎可以无缝转换,上手极快,兼具机器人手术的技术优势和传统腔镜手术的价格优势。
去年,人冠医疗研发的智能气体控制系统已拿到四张产品注册证,该子模块的临床价值是,能维持手术空间的持续稳定和手术视野的长久清晰,同时可以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手术烟雾带来的危害。该子模块覆盖的医院已经超过300多家,曹彬向36氪透露,目前已实现了数千万元的销售额。
在今年6月,人冠医疗已经完成了床旁机器人(基础版)的原型机搭建,后续如果进展顺利,有望于两至三年内实现上市销售,该系统在解决传统腹腔镜手术痛点的基础上,还能推动外科创新术式和先进手术理念的普及,比如全角度操作臂头端具有俯仰、偏转、开合和自转等多个自由度,配合人冠专用单孔通道,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灵活的操作体验,有助于推动机器人单孔手术在临床上的发展。
曹彬说,公司打造的床旁机器人瞄准的是大型腔镜手术机器人所不能占领的广谱腔镜手术市场(约占整个腔镜手术市场的80%),预计上市后的定价仅在百万元级,这与动辄数千万元的大型腔镜手术机器人形成差异化赛道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