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团“18号厂房”内部。通讯员摄)
明亮开阔的厂房里,红黄主色的机械装备排列整齐,工人安静地操作着仪器,一台台AGV自动配送
机器人往来穿梭,电子大屏上实时生产信息滚动更新。近日,记者走进三一集团“18号厂房”,看到了工业互联网赋能下的智能制造场景。
“18号厂房”占地10万平方米,是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18号厂房”全部9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都已实现“聪明作业”。10月11日,“18号厂房”获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工厂”。
“在‘18号厂房’内,智能化无处不在。”三一重工工程车辆事业部智能制造所副所长刘祥举介绍,厂房内所有设备联网,生产信息、使用情况、装配线信息流完全贯通,厂房内零部件转运全部由AGV(自动导引运输车)自动配送机器人进行。
智能化技术推动生产工序重组。刘祥举介绍,工程机械生产过去主要由工人决策,依靠工人把控流程。现在,信息系统将生产时间节点、工序工艺安排得清清楚楚,可避免出现遗漏工序、拖延工序、漏件等问题。
“新工厂”呼唤“新工人”。在“18号厂房”,普通工人缩减了一半多,工程师则增加了两倍。刘祥举说,智能制造时代,工人也要转型。过去,工人主要负责操作机床;如今,工人不仅要懂机器人、懂信息化系统,还要懂生产工艺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新工人”。在“18号厂房”,“新工人”占比接近30%。
“‘18号厂房’已实现第一个目标,即由机器代替人工作业。接下来,将推动机器自主决策。”刘祥举告诉记者,工程机械行业将实现由机器自主分析生产数据,智能决策生产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