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机器人开始的目的是解决电商运行环节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用机器人协助人力提高仓储运行效率。自2012年起,无论是为补齐业务版图,还是为获得先进技术,亚马逊在机器人领域收购了多家具有先进技术的创业公司,而且均是大手笔。
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亚马逊以收购替代研发,用并购手段组建庞大的仓储机器人军团,基本覆盖仓储自动化领域。亚马逊已是全球机器人使用量最大的科技企业,如今在亚马逊全球仓库中已有52万机器人员工。
但在机器人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商业化前景下,亚马逊近年来在家庭机器人场景持续押注,但想要进入家庭场景,对亚马逊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
为仓储自动化并购的机器人军团
贝索斯很早就关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用机器人取代人”,也一度被外界认为是亚马逊机器人业务的终极目标。虽有机器人员工已经占到亚马逊仓库运行总员工的三分之一,但亚马逊如今更加认可“人机协同”的观点。
为实现电商仓储自动化,亚马逊开始押注机器人的创新技术,亚马逊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机器人并购计划。
2012年,亚马逊斥资7.75亿美元收购仓储机器人制造商Kiva系统公司,总部在美国东海岸的马萨诸塞州,并在2015年改名为亚马逊
机器人公司。这也成为亚马逊机器人在自动化仓储领域布局的起点,指挥着亚马逊仓储自动化进程。
在之后10年的发展历程中,亚马逊机器人为扩大版图,在全球范围内并购了多家机器人及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一步步用机器人打通亚马逊在智慧仓储的搬运、分拣、派送等各个环节。
在最初的规划中,亚马逊希望通过利用机器人技术提高仓库的运营能力,但并不希望与外界共享机器人研发成果。所以,在亚马逊完成Kiva的收购后,就裁撤了销售团队,仅限于内部运营。
亚马逊在Kiva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更新迭代,Kiva也已默默奉献了10年。近期,亚马逊Kiva货架运输机器人系列上新,发布了最新的货架挪动机器车Proteus。亚马逊称Proteus是其第一个“完全自主”的移动机器人,可以在仓库中的人和设备之间自主穿梭。
在其他环节,亚马逊同样在收购的机器人初创公司那里汲取了技术经验。
2019年4月,亚马逊斥资1亿美元收购的仓库机器人公司Canvas,其机器人可利用3D成像和导航技术,无需依赖先前地图即可运行,这些机器人还能不断更新共享地图,在动态环境中安全行驶在人群中。亚马逊的仓库机器人从一辆自动导引运输车,变成了一个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机器人。
亚马逊并购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在2019年1月,亚马逊与法国无人驾驶叉车公司Balyo日前达成投资协议,如果亚马逊订购Balyo产品的金额达到3亿欧元,亚马逊在未来七年内可以持有后者近三分之一的股份。
2022年9月亚马逊将并购的手伸向合作伙伴。2019年,亚马逊便与Cloostermans进行合作,并于2022年开发出Proteus。如今,亚马逊已计划收购Cloostermans公司。据了解,该公司是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专家,它一直在打造移动和堆放重型托盘和手提箱的技术,以及用于为客户订单包装产品的机器人技术,收购Cloostermans后,亚马逊在该领域的研发和部署将会更深入。
据了解,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机器人的热情一直不减,在收购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相关创业公司上,已累计斥资数十亿美元。如今的亚马逊的仓储自动化链中,几乎完成了机器人的全流程参与。
不过,虽然被国际巨头收购,但不是所有的创业公司都能得到亚马逊羽翼的庇护。
2022年10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亚马逊将关闭仓库机器人初创公司Canvas。历时3年多,Canvas在亚马逊的主导下被关停,亚马逊该举措是为削减成本,亦是亚马逊机器人业务重组计划的一部分。
此外,亚马逊近日宣布将停止送货上门机器人Amazon Scout系列的测试业务,重新确定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是亚马逊于2017年收购的Dispatch衍生来的。因为亚马逊认为Scout的项目无法完成客户的需求,Scout全球400人的团队也将进行调整。不过,亚马逊并没有放弃无人配送车项目,之后或许有新的创业公司并入亚马逊机器人,并带来新的想法。
进军消费端,亚马逊机器人要将技术变现?
机器人自主化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加持,亚马逊在自动化进程的起步较早,在多年的内部运营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后,在简单地增加仓库机器人的力量和速度时,随着市场变化,亚马逊机器人已经向消费端进军。
2022年8月,亚马逊宣布以全现金方式收购扫地机器人“鼻祖”企业iRobot,交易总价为17亿美元。此次收购引起扫地机器人的市场震荡,且受到了涉及反垄断相关的阻力。
其实在2016年11月,亚马逊就与iRobot接洽,亚马逊计划以17亿美元收购iRobot,较iRobot当时的股价溢价22%,但彼时iRobot董事会认为该估值较低,亚马逊不得已停止收购计划。6年后,亚马逊仍以17亿美元收购iRobot。
贝索斯也曾投资过一家协作机器人初创公司Rethink Robotics,并先后参与其8轮融资,而Rethink Robotics的创始人正是iRobot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但在2018年10月,Rethink Robotics宣布倒闭关门。
亚马逊进军家庭机器人领域的决心很大。据美媒报道,贝索斯在2017年曾多次向公司的高管与工程师询问家庭机器人的可行性。2018年,亚马逊开始重视“Vesta”(灶神星)项目,致力于家用机器人研发。
亚马逊在硬件上比较成功的经验就是kindle,由于消费端和工业领域机器人所应对的需求有较大差别,亚马逊在消费端机器人的战略部署自然就交给了其设备和服务部门。亚马逊设备和服务高级副总裁Dave Lim曾表示,他相信未来5到10年,每个家庭至少都会拥有一个机器人,它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
2021年9月,在市场期待下,亚马逊首次推出家庭机器人Astro,从外形来看,它更像一只机器狗,依靠底部的轮子移动,不重视地图,更依靠感知能力,即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避开家中障碍物,似乎与亚马逊仓库中搬运货架的机器人师出同门。
Astro的主要功能是家庭监控、居家护理、隐私保护等。不过,Astro这位管家发布后,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不是很优秀,由于没有腿,它在巡视房间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摔下楼梯。此外,用户不看好Astro主要原因在于其监控功能极大的影响了用户隐私。
虽然机器人的技术实力较强,但亚马逊入局家庭机器人没有首战告捷,Astro还未点燃用户需求。
此外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业务也由设备和服务部门管理,这也决定亚马逊家庭机器人会布局智能交互的智能家居生态。
其实,作为电商平台,亚马逊同样会注意到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的市场潜力,也早就开始布局智能硬件设备。在消费端,亚马逊同样采用了收购策略,不断搜寻第三方品牌。
同样是用并购补齐业务板块的方式,亚马逊正加速部署家庭机器人领域,按照亚马逊机器人业务此前收购案的结果,技术和市场的融合或许才是最终目的,在8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Dave Lim曾暗示,iRobots的技术将与亚马逊自己的设备相结合,市场未来也将看到亚马逊对家庭机器人生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