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精神指导下,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对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贷款使用方向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
消息一出,A股医疗器械板块应声大涨。市场普遍认为,面对突如其来的政策利好,不管是哪一层级的医疗机构,都会更倾向于采购价值高,
应用范围广的改善型医疗设备,比如高端影像设备和智能化手术辅助系统。
相比于略显饱和的影像市场,近10年才在国内普及的手术
机器人领域更像是一片蓝海。
手术机器人一般由成像系统、控制台和机械臂组成,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腔镜、骨科、血管介入等多个术式领域。和传统的手术操作相比,手术机器人无论从临床效果还是医患体验来说,都具备明显优势。比如,手术机器人成像系统的三维视觉可以放大患病部位,增加手术精确度。此外,机器人辅助的手术创口更小,能够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总的来说,几乎每种手术机器人都能够让手术操作更精准,手术流程更加标准化,疗效同质化,最终提高手术质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30亿美元快速增长到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6%,其中腔镜机器人占到了市场规模总量的63%。同样是这五年间,中国每年进行的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数量由11445例增加到了47379例,复合年增长率为32.9%。
尽管增长速率很快,但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却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微创机器人在其招股书中透露,截至2020年底,国内仅安装189台腔镜及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手术渗透率分别为0.5%和0.1%。而从全球来看,2020年,机器人辅助手术量占全球手术总量的比例已经达到2.8%,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4%。
面对一个前景无限的朝阳产业,加上行业技术的不断加速创新,包括美敦力、强生、微创等众多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正在全速布局这条赛道,并先后有产品获批上市。即将举行的第五届进博无疑会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据了解,光是美敦力,就会首次在国内同时展出针对不同手术场景的多款手术辅助机器人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首次在中国展出的Hugo RAS system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Mazor X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以及Stealth Autoguide神经外科手术定位系统。
对于手术机器人行业而言,创新之路必须要走,但却并不好走。由于手术机器人技术门槛高,操作复杂,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应用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验证、迭代和完善。正因如此,行业的自主创新与和商业化的步伐都亟需产学研医多方的深度结合。
尽管困难重重,但有研究机构估算,2022年,在各方利好释放的情况下,中国手术机器人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并于2025年突破30亿美元的规模,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
这一天何时才能到来?我们需要为此做好哪些准备?产学研该如何携手推动技术迭代?行业发展还需哪些政策支持?这个朝阳产业的支付方式该如何创新?
11月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夕,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与八点健闻联合主办,美敦力支持的“笃行·智远”——智能手术机器人及医院管理高峰论坛将于上海正式召开。
届时,来自国家相关政策部门、行业协会、三甲医院以及投资机构的多位重磅嘉宾,将共同就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及建议对策进行分享和讨论。论坛还设置了线上同步直播,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