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俄军的战术思想落后,还在拿冷战期间的战争思维,甚至二战思维打仗。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是,俄军在进攻乌克兰之前,也在中东地区历练过多年。尤其是陆军,已经实现过与战斗机器人同步作战。
一、“天王星”系列机器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时期,就已经立项研究机器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俄罗斯在战斗机器人方面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规模上都有很大的成就。
2017年,俄国防部将战斗机器人的作用定位为“减少作战人员的伤亡”。随后,“天王星”系列战斗机器人诞生。由于俄语的“天王星”发音为“乌兰”,因此也被称为“乌兰”系列。
目前,“天王星”系列的战斗机器人的代表作包括6号、9号、14号,涵盖作战、扫雷、消防等多种用途。
从目前情况看,“天王星”9号为整个战斗机器人系列的杰出代表。主要在作战、侦察和反恐分队中提供遥控侦察与火力支援的作用。
二、“天王星”9号脱颖而出
“天王星”9号的定位为战斗支援系统,底盘采用履带式,可在沙漠、城市巷战的恶劣地形中保持机动性。其战斗全重为10吨,最大时速只有35公里,越野时速为10公里。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款伴随并辅助连排级别分队作战的战斗机器人,尚不具备单独遂行战斗任务。
这款战斗机器人拥有强大的火力系统,这非常符合战斗民族的性格。主战武器是1门30毫米机炮+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外加4枚反坦克导弹+6枚便携式防空导弹。
一般来说,“天王星”9号由4到6辆组成一个机器人战斗分队,这意味着以上的武器数量和火力配置放到哪里都是一个重量级的存在。
“天王星”系列还采取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战场需要进行不同武器搭配。比如遇到攻坚战,防空导弹就可以换成6具火焰喷射器。
目前进行横向对比,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地面战斗机器人拥有这般火力强度。
除了强大的火力打击系统,战斗机器人平台还拥有激光报警、目标探测、识别跟踪等系统。通过专用的加密通讯将包括图像在内的信息实时传送至指挥车。
三、战斗机器人投入实战
早在2015年,俄罗斯就将战斗机器人投入叙利亚战场。那是世界上第一次公开的,以战斗机器人为主角的攻坚战斗。
当时的“天王星”系列还没有形成规模,参战的是他们的前辈“平台”和“暗语”系列。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的战斗非常激烈,俄军投入的兵力却非常少。
俄军无人机先对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阵地进行侦察,随后“洋槐”自动火炮挨个点名。待主要防守据点被清除后,6台履带式的“平台”与4台轮式“暗语”立即配合作战部队发起攻击。
一个由200多名反政府武装防守的阵地,仅20分钟就被攻下。整个战斗过程很激烈且轻松,俄军方面只有3人受了轻伤。估计要么是被流弹击中,要么就是冲得太快崴了脚。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会有疑惑。俄军在叙利亚的表现完全是一流水准,为何在乌克兰如此被动呢?
单从技战术上讲,其实俄军战斗机器人首次参战就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无线通讯能力偏弱,实战中操控人员经常与战斗机器人失去联系,致使战斗协同不达预期。
战斗机器人的自动瞄准系统也存在精度问题,指桑打槐的战场事故也时有发生。
“天王星”9号作为俄军首支组建的、成建制的战斗机器人部队,对2015年暴露的缺点进行了大幅改进。不过目前装备数量偏少,无法适应俄乌的战争规模。
另外,乌克兰在美西方全方位援助下,其信息战能力优于俄军。
由于俄军通讯的抗干扰能力弱,西方援助的电子战装备很容易切断俄军操控员与战斗机器人之间的联系,那“天王星”9号这款明星武器有可能被乌军缴获,届时俄军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非常被动。
再加上美国将卫星侦察数据共享给乌克兰,后者可以直接摧毁俄军战斗机器人的后勤保障,一旦战斗机器人没有燃料与弹药供给,就是一个钢铁大玩具。
对俄罗斯来讲,用战斗机器人打击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属于非对称降维打击,而对于有美西方先进装备加持的乌军,俄罗斯还是显得小心翼翼,毕竟俄军自身的电子技术与美西方相比还有差距。这也充分说明,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作战,俄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短板,严重影响的战斗机器人作战威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