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看,此次湖南省医保局发布的文件,与之前国家医保局发布的骨科机器人收费情况基本保持一致,不为手术规划付费;可部分为导航付费;完成手术核心步骤的,可加收300%。一位关注该领域的VC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该文件规范了手术机器人的定价问题,此前国家医保局也曾针对骨科机器人作限价指引,这可能反映出一个趋势:手术机器人定价要回归临床价值。
目前国内目前相关手术机器人提供的临床价值与其高昂的收费似乎不太匹配。而该文件或许可以通过限价的方式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挤出一定的“伪创新”,为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手术机器人付费。
收费标准为何?何为手术机器人?据悉,手术机器人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由机械臂、控制台、三维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能以微创方式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三维成像系统可以清晰放大患病部位,增加手术精确度;人的手臂会颤抖、医生会紧张疲劳,而机械臂不会;人的手臂旋转角度有限,而机械臂的旋转角度更加自由。
所以,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更小的创口(微创)进行手术,减少了失血量,有利于患者恢复。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手术机器人又可以细分为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机器人及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今年3月1日,国家医保局下发了一份相关价格指导文件,核心内容是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3D打印导板的价格。文件指出,第一,任何手术规划产品,不另行设立收费,包括AR.VR.混合现实等;第二,如果是作为导航作用,或者辅助手术作用,可以用手术费加收项来实现收费;第三,导航用的机器人,加收手术费比例不超过40%,封顶2000元。参与手术步骤的机器人,可以加收80%。
加收费用包含所有耗材。文件明确提到,目的是不影响关节集采的效果,价格定位要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湖南省医保局下发的文件不仅有骨科,还涵盖了头颈外科、胸外科、心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妇科手术操作。在收费方式方面,湖南省医保局提出,辅助操作统一作为手术价格项目的“加收项”进行收费。
按照手术项目的基准价格进行一定比例加收。加收标准包含导航定位工具包(包括但不限于基座、跟踪器、连接器、标定器、引导管、套筒、固定器等)以及“手术机器人”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耗材费用。但手术规划不得收费。
文件指出,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只发挥手术规划功能的,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全息影像、裸眼3D等各类数字化、可视化或智能化的创新通用技术,辅助进行手术规划、术前模拟等,辅助操作价值在手术价格中体现,不另立项收费。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只具备和发挥导航定位功能的,每例手术加收40%,核心术式价格在每例5000元以上的,加收标准按每次2000元封顶。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属于“采用机器人技术的辅助手术设备和辅助手术系统”(简称RA设备/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按照对应开展的手术项目加收。
完成手术部分核心操作步骤的,加收80%;完成手术全部核心操作步骤的,加收300%。值得注意的是,80%和300%任选其一,不能叠加。
总体来看,此次湖南省医保局发布的文件,与之前国家医保局发布的骨科机器人收费情况基本保持一致,不为手术规划(包括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全息影像、裸眼3D等各类技术)付费,可以部分为导航付费,收费加收40%,封顶2000元;可以全部为手术核心步骤付费,可加收300%,但这300%,包含了所有的工具包和耗材。“促使定价回归临床价值”与普通医疗器械不同,手术机器人单价很高。以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其收入主要包括系统(即整机)、服务和耗材三部分。据浙商证券统计,根据系统型号、配置及地域不同,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售价为50万至250万美元之间;相关维修保养、医生培训服务的年收费在8万至19万美元之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是一种高值耗材,手术需要用到4条机械臂,但每条机械臂最多只能使用10次,之后机器人就会自动锁死,必须更换新的机械臂才能重新启动,每条机械臂的价格约为2000美元。
由此可见,手术机器人的平均每次开机花费便不菲。高昂的成本导致手术机器人相关医疗服务收费较高。但争议点在于,目前手术机器人提供的临床价值与其高昂的收费是否匹配。据相关信息透露,目前腔镜手术机器人与成熟的腹腔镜手术效果差异并不很大,其主要解决的仅是“稳”的问题,而收费却极其高昂,这便不是很“值”。
这或许也是国内相关企业商业化较为困难的原因。与国外企业不同的是,目前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商业化较为困难。微创机器人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104.8万元,股东应占亏损4.59亿元,同比扩大89.7%;天智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94.54万元,同比下降20.23%,净亏损4417.85万元,亏损同比扩大14.14%。该文件限价或对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造成一定冲击。有业内人士指出,上述文件相对清晰的定义了收费问题,即手术规划产品无法收费;手术导航产品可部分收费;手术机器人核心产品,可以加收300%,但包含了所有工具包和耗材,或只可以覆盖成本。与之前可以收2-4万不等开机费,还能收耗材费用相比,差距巨大。
但也有专家指出,虽然文件不为手术规划付费,也透露出为真正具备临床价值机器买单的意愿,例如完成手术全部核心操作步骤的,手术机器人收费最多可加收300%。“整体看来,这可从高技术壁垒的赛道中挤出一定的‘伪创新’,为高价值付费,挤出低价值手术机器人的虚高水分。”一位关注该领域的VC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该文件规范了手术机器人的定价问题,此前国家医保局也曾针对骨科机器人作限价指引,这可能反映出一个趋势,即手术机器人定价要回归临床价值。其实,企业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创造更多的临床价值是关键。“如果手术机器人真的能提供智能化的全流程解决方案,真正解决临床痛点,那自然不怕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