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   机器人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机械手  发那科  机器人展览  码垛机器人 

当手机商开始造车时,新造车势力已瞄准AI机器人丨浙氪观察

   日期:2022-09-02     来源:36氪浙江    作者:angle     评论:0    
 智能电动汽车的热潮在主流手机厂商间蔓延多年,小米、苹果、华为、 OPPO...... 纷纷下场布局:

前有顺为资本投资蔚来、小鹏,后有小米旗下语音助手小爱与奔驰合作,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雷军的造车野心十分明显;华为是手机厂商中第一家宣布入局造车的公司,余承东曾言“汽车无非是四个轮子的手机”,将造车摆在举重若轻的地位;还有苹果,近年来不断产出汽车领域相关专利,核心攻克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环境交互等方面技术。

当造手机的入局智能电动车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小鹏、吉利等造车“老”选手们,已经将目光瞄准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等产线,产业布局动辄百亿。

从手机、汽车到机器人,从消费级科技产品到高精尖科技……制造商们集体“转向”,是追逐风口、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还是生存焦虑下的被动选择?

图:unsplash

谁在跨界?

造车有多难?

至少在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前,叫得出名号的车企屈指可数,许多企业或许敢想,但并不敢尝试这样高壁垒、重资产的行业。

如今,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造车新趋势之下,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意识到,自己有机会、有能力涉足造车,进入汽车供应链,传统汽车工业格局开始被打破。

玩家越来越多,竞争不可避免地被前置了。

站在汽车生产的中心环,企业们看到了智能化转型的变迁,也找到了下一个新的方向——智能机器人。

手机制造商造车,车企造机器人,是起点不同、中点一致的选择。在接近行业“天花板”的当下阶段,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迈入更大的增长洪流,这不仅是消费电子品牌对“造车”所期待的,也是车企对高端智能制造所渴望的。

比如在生态打造、形成闭环的过程中,小米积累了与成百上千个、来自不同行业的下游供应链工厂对接出来的整合、议价能力。

这份能力正是汽车工业所需要的。汽车作为一个大型的精细化、智能化产品,尽管关键的研发能力无法绕开,但几万个零部件的研发、生产、组装需求下,拥有整合议价能力已是巨大优势。依赖于国内强大的工业体系,这种能力如果能嫁接转移到汽车领域,将为小米带来极强的优势。

而进军机器人,也是科技互联网企业入局智能制造的主要路径。

图:小米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铁大”

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心目中的汽车就是一个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能力是可以不断流动的。不过这种流动一般集中在硬件生产+软件交互强相关的领域——可以看作是制造综合能力的结合。比如服装行业的知衣科技、凌迪科技,无人机制造运营商大疆、极飞科技,四足机器人云深处、宇数科技等等。

前不久,小鹏汽车旗下的小鹏鹏行刚刚宣布完成由IDG领投的1亿美元A轮融资,改写了近两年仿生机器人赛道最大单笔融资记录。在它之前,小米也推出了四足机器人“铁蛋”,人形仿生机器人“c”,意图从自身品牌定位出发,向市场推出消费级机器人。用巨量的研发投入,换一个展示科技实力、进入高科技赛道的契机。

图:小鹏

很难说如此投入是否“值得”,毕竟坚持研发的四足机器人前辈波士顿机器人,也只是在近期几经易主、被现代汽车收购后才得以实现商业化,虽然名气大,却不受资本市场欢迎。小米、小鹏相比宇数、云深处来说,确实更接近消费者,但消费者是否会积极“买账”?进军机器人赛道会不会又是C端品牌的浅尝辄止?这些都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与之相对的,像芯片半导体的智能制造绝对上游产业,往往只专精与一个细分领域且不会考虑跨界。能华微电子告诉36氪,仅在氮化镓材料研究方面,团队就已经经历了10余年。对于其他领域,暂时不考虑布局。“不论商业化还是科研,我们都还是会围绕自身在氮化镓材料上的优势,未来几年都会是如此。”

智能制造“跨界”,为了什么?

说到跨界,总会令人想到两个问题:是原来的赛道不好,还是新的赛道太吸引人了?这其中暗含的问题,是企业如何把控风险和机遇的平衡。智能制造企业频频跨界,为了得到什么?

不同的出发点,理由也不尽相同。

基于技术,跨界是对自身科研能力的延伸。比如海康威视旗下的海康机器人,就是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在应用场景方面的探索而成立的。海康从图像识别领域积累下来的经验,能够在智慧物流的闭环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实验。不仅双向反哺了科研能力,也开辟了一个新的赛道。资本层面上,海康机器人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进入分拆,计划在创业板上市。

基于战略,跨界是对自身行业定位的调整。对高调官宣造车的小米来说,从手机界的“拼XX”一路走来,小米已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手机+智能家居”生态。

手机之外,小家电、生活用品等上千个SKU充实了米家生态链。在消费级电子产品领域,已是数一数二的头部。去年3月小米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底,小米现金流高达1080亿元,因此跨界造车对小米来说,是一个有些“费劲”但“讨巧”的增长策略。

图:小米CyberDog仿生四足机器人

另一边,除开纯投资行为,吉利收购魅族、百度成立集度汽车机器人公司,也是出于相同的考量。一方面,收购魅族有利于吉利完善车机系统;另一方面,成立汽车机器人公司有利于打造自身定位,展现其汽车行业的未来前瞻性。

但不是所有跨界都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比如一些仍在依赖巨额融资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继续跳进机器人赛道“烧钱”,不免令外界怀疑:原有商业模式是否健康?多点布局是不是出于对自身业务的担忧?

跨界有风险,企业需谨慎。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进行跨界尝试,是为了寻找自身的二次增长点。

数百年前,我们惊叹于欧美国家工业的发达,看到汽车生产车间里忙碌的机械机器人,目送着一辆辆车成功下线。当时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先进制造企业,林德、博世……都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卡位,成为国际领先制造水平的代名词。

今天的国产智能制造企业,也许也是在走相似的路。

 
 
声明:凡开云电子链接 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开云客户(www.www.wykobounce.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39553798-8007
更多>相关开云电子链接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开云电子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