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列车保有量已经居世界第一,随着新线的不断开通,列车数量不断攀升,传统的人工精检模式将越来越难满足未来的需求。于是乎,地铁智能机器人开始“负担”甚至“替代”传统车辆巡检。
智能机器人“瓦力”↑
那么智能机器人“瓦力”到底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它的特长优势是如何显现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怎样?静宝将通过问答的方式和大家一一解答,详见↓
Q
智能机器人“瓦力”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A
工作人员只要点击控制平台的启动键,瓦力就会开始灵活转动它的“大眼睛”,循着既定的路径前往两条股道的下方开启作业,对列车底部关键检修点进行拍照,检查它们的健康状态。
一旦识别到疑似故障,系统就会报警,由工作人员进行复检。
工作人员对“瓦力”下达工作指令↑
“瓦力”对列车关键检修点拍照↑
Q
智能机器人“瓦力”有哪些“特长”?
A
机器人视觉技术。“瓦力”上岗后,采用无线通信融合云计算、AI,可实现巡检增效。并通过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结合图像识别处理技术,能对车底关键检修点精确成像,智能判断车底关键部件状态。
多传感信息耦合技术。机器人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即综合多个传感器数据,能获得可靠、准确、全面的信息,经过融合的多传感器系统进一步精确地反映检测对象的特性,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自主定位导航。通过SLAM定位导航技术,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实现预设路径下的可控运行。同时,智能巡检机器人创造性地使用了柔性调度技术,能够实现多机器人在不同股道间的自由转运,保证检修任务顺利完成。
云技术。通过初步计算,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完成超过80%的车下巡检,其检测准确率也能够达到98%。
机器人视觉技术↑
多传感信息耦合技术↑
Q
较人工检查列车而言,“瓦力”有哪些优势?
A
传统的人工检查列车故障常常存在盲区,有时难以提前发现。当生产运营负荷加大,容易出现检修效率跟不上运营压力、列车缺乏预防性数据支撑、无法做到全天候检测等问题。
当下又正值酷暑,即便是在晚间,地铁列车停靠的股道内,温度也会达到50℃以上。在这样的环境内,待一会儿就会满头大汗,检修作业一般要持续到凌晨4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通过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结合图像识别处理技术,瓦力能对车底关键检测点精确成像,智能判断车底关键部件状态。同时,智能巡检机器人创造性地使用了柔性调度技术,能够实现多机器人在不同股道间的自由转运,保证检修任务顺利完成。
人工检查列车↑
Q
未来,智能巡检机器人会有什么发展新趋势?
A
上海地铁表示,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处于试点阶段,经历着更多的功能以及技术迭代升级。
未来,希望机器人可以更加自动化,从一台机器人负责两根股道,发展至多台多根股道,以及当全自动驾驶列车入库后,无须人工点击启动键就可自动触发指令等。